第1372部分 (第2/4页)

矣。”癸亥,继麟入朝。

'2'河中节度使、尚书令李继麟依仗自己和后唐帝是老朋友,而且有战功,后唐帝给他的待遇也很丰厚,但苦于那些伶人宦官经常向他求乞而且贪得无厌,于是就拒绝不给。大军征伐前蜀时,李继麟检阅部队,派他的儿子李令德率领部队跟随着他。景进和宦官们诬陷他说:“李继麟听说大军将要出发,他认为是来讨伐自己,所以他感到惊巩害怕,并检阅他的部队准备自卫。”又说:“郭崇韬之报以敢在蜀中直傲不屈于人,是他和河中有阴谋,内外相应的缘故。”李继麟听到这些话后感到害怕,打算亲自到朝廷里讲个明白,他的亲信们阻止了他。李继麟说“郭崇韬功劳比我高。现在的势态很危急,我得去见皇上,当面说清我对他的忠诚,这样,那些说别人坏 话的人就会受到惩罚。”癸亥(初六),李继麟到了朝廷。

'3'魏王继岌将发成都,令任圜权知留事,以俟孟知祥。诸军部署已定,是日,马彦至,以皇后教示继岌,继岌曰:“大军垂发,彼无衅端,安可为此负心事!公辈勿复言。且主上无敕,独以皇后教杀招讨使,可乎?”李从袭等泣曰:“既有此迹,万一崇韬闻之,中途为变,益不可救矣。”相与巧陈利害,继岌不得已从之。甲子旦,从袭以继岌之命召崇韬计事,继岌登楼避之。崇韬方升阶,继岌从者李环挝碎其首,并杀其于廷诲、廷信。外人犹未之知。都统推官滏阳李崧谓继岌曰:“今行军三千里外,初无敕旨,擅杀大将,大王柰何行此危事!独不能忍之至洛阳邪?”继岌曰:“公言是也,悔之无及。”崧乃召书吏数人,登楼去梯,矫为敕书,用蜡印宣之,军中粗定。崇韬左右皆窜匿,独掌书记滏阳张砺诣魏王府恸哭久之。继岌命任圜代崇韬总军政。

'3'魏王李继岌将从成都出发,命令任圜暂管留下的事情,等待孟知祥的到来。各路军队已部署好,就在这一天里,马彦来到成都,把皇后的告谕拿给李继岌看,李继岌说:“大军将要出发,郭崇韬也没有什么迹象,怎么可以做这种对不起人的事呢?你们不能再说这种话了。况且皇上也没有命令,仅凭皇后的告谕就把招讨使杀死,这样做可以吗?”李从袭等哭着说:“既然有了这种迹象,万一郭崇韬听说以后,中途发生了变化,那就更不可以挽救了。”于是李从袭等一起花言巧语地向李继岌陈说利害,李继岌不得已只好听从了他们的意见。甲子(初七)晨,李从袭以李继岌的命令召见郭崇韬议事,李继岌上楼躲避。郭崇韬刚要上台级,跟随李继岌的李环击碎了他的头,并杀死了他的儿子郭廷海、郭廷信。外面的人还不知道这件事。都统推官滏阳李崧对李继岌说:“现在部队将要出发在三千里之外,一开始就没有皇上的命令而擅自杀死大将,大王怎么可以做出这种危险的事情!难道不能忍一忍到洛阳再说吗?”李继岌说:“你说得很对,但后悔也来不及了。”于是李崧召集了好几个书吏来,登上楼,然后把梯子撤去,假造一个皇帝的命令,又用蜡摹刻了个印盖上,才对外宣谕,这样军中才稍稍安定下来。而郭崇韬的左右亲信们都逃跑躲藏起来,只有掌书记滏阳人张砺到魏王府痛哭了很长时间。李继岌任命任圜代替郭崇韬总管军政。

'4'魏王通谒李廷安献蜀乐工二百余人,有严旭者,王衍用为蓬州刺史,帝问曰:“汝何以得刺史?”对曰:“以歌。帝使歌而善之,许复故任。

'4'魏王通知李廷安献上前蜀国的乐工二百余人,其中有个叫严旭的,王衍用他为蓬州刺史。后唐帝问他说:“你是怎么才当上刺史的?”严旭回答说:“我用唱歌。”后唐帝让他唱歌,认为他唱得好,答应恢复他过去的职务。

'5'戊辰,孟知祥至成都。时新杀郭崇韬,人情未安,知祥慰抚吏民,犒赐将卒,去留帖然。

'5'戊辰(十一日),孟知祥到达成都。当时刚刚杀死郭崇韬,人心还没有安定下来,孟知祥安抚官民,慰劳赏赐将士,无论他们愿意留下还是离开这里,都顺从其意愿。

'6'闽人破陈本,斩之。

'6'闽人打败陈本,并斩杀了他。

'7'契丹主击女真及勃海,恐唐乘虚袭之,戊寅,遣梅老鞋里来修好。

'7'契丹主向女真和勃海国发起进攻,但又害怕后唐兵乘虚而入。戊寅(二十一日),派遣梅老鞋里来后唐互通友好。

'8'马彦还洛阳,乃下诏暴郭崇韬之罪,并其子廷说、廷让、廷议,于是朝野骇惋,群议纷然,帝使宦者潜察之。保大节度使睦王存,崇韬之婿也;宦者欲尽去崇韬之党,言“存对诸将攘臂垂泣,为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