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8部分 (第2/4页)

、儿子和侄子都到朝廷做官。唐宪宗也都把他们提拔到显要的官位上,以致在他的家里,身着红色和紫色官服的人布满院庭,当时的人认为他们很荣耀。

'20'乙巳,上问宰相:“玄宗之政,先理而后乱,何也?”崔群对曰:“玄宗用姚崇、宋、卢怀慎、苏、韩休、张九龄则理,用宇文融、李林甫、杨国忠则乱。故用人得失,所系非轻。人皆以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为乱之始,臣独以为开元二十四年罢张九龄相,专任李林甫,此理乱之所分也。愿陛下以开元初为法,以天宝末为戒,乃社稷无疆之福!”皇甫深恨之。

'20'乙巳(三十日)唐宪宗询问宰相:“玄宗朝政治,先治而后乱,是什么原因?”崔群回答说:“玄宗任用姚崇、宋、卢怀慎、苏、韩休、张九龄为宰相,则天下大治;但用宇文融、李林甫、杨国忠为宰相,则朝政紊乱。所以,用人得失,关系重大。人们都认为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叛乱是天下大乱的开端,我则认为开元二十四年(736)罢除张九龄相位,信用李林甫主持朝政是治乱的分界线。但愿陛下效法玄宗开元初年,以天宝末年为鉴戒,如果陛下能这样做,那就是国家长治久安的福分啊!”皇甫知道自己是靠谄媚皇上的手段才被提拔为宰相的,所以,对崔群十分痛恨。

'21'冬,十月,壬戌,容管奏安南贼杨清陷都护府,杀都护李象古及妻子、官属、部曲千余人。象古,道古之兄也,以贪纵苛刻失众心。清世为蛮酋,象古召为牙将,清郁郁不得志。象古命清将兵三千讨黄洞蛮,清因人心怨怒,引兵夜还,袭府城,陷之。

'21'冬季,十月,壬戌(十七日),容管经略使奏称,安南叛贼杨清起兵,攻陷都护府所在地交州城,杀死都护李象古和他的妻子,以及下属官吏、随从士卒一千多人。李象古,即前鄂岳观察使李道古的哥哥,由于贪图钱财,对部下苛刻而失去众心。杨清世代为蛮人酋长,李象古召见杨清,任命他为牙将,杨清郁郁不得志。李象古命杨清率兵三千讨伐黄洞蛮,杨清乘士卒不满李象古的机会,率兵在半夜擅自返回,袭击交州城,结果把州城攻陷。

初,蛮贼黄少卿,自贞元以来数反覆,桂管观察使裴行立、容管经略使阳欲徼幸立功,争请讨之;上从之。岭南节度使孔屡谏曰:“此禽兽耳,但可自计利害,不足与论是非。”上不听,大发江、湖兵会容、桂二管入讨,士卒被瘅疣,死者不可胜计。安南乘之,遂杀都护。行立、竟无功,二管凋弊,惟所部晏然。

当初,蛮贼酋长黄少卿,从贞元年间以来反复无常,时而归顺,时而叛变。桂管观察使裴行立、容管经略使阳二人,抱着侥幸立功的心理,争相上奏朝廷,请求出兵讨伐。唐宪宗批准了他们的请求。岭南节度使孔多次上奏劝阻说:“这些人都是禽兽,不讲礼义廉耻,我们只应当考虑朝廷的利害得失,不必和他们争论是非曲直。”唐宪宗不听孔的意见,大肆征发江淮、荆湖的兵力,命令他们会同容管、桂管的军队,共同讨伐黄洞蛮。结果,士卒在南方的深山密林里作战,都被瘴气染上疾病,死亡不计其数。安南牙将杨清趁此机会,率兵叛乱,杀死都护李象古。裴行立、阳二人也最终未能立功。桂管、容管由于长期出兵打仗,民力耗竭,田野荒芜,只有孔所管辖的岭南道安然无恙。

丙寅,以唐州刺史桂仲武为安南都护;赦杨清,以为琼州刺史。

丙寅(二十一日),唐宪宗任命唐州刺史桂仲武为安南都护,宣诏赦免杨清叛乱的罪行,任命他为琼州刺史。

'22'是岁,吐蕃节度论三摩等将十五万众围盐州,党项亦发兵助之。刺史李文悦竭力拒守,凡二十七日,吐蕃不能克。灵武牙将史奉敬言于朔方节度使杜叔良,请兵三千,赍三十日粮,深入吐蕃以解盐州之围。叔良以二千五百人与之。奉敬行旬余,无声问,朔方人以为俱没矣。无何,奉敬自他道出吐蕃背,吐蕃大惊,溃去。奉敬奋击,大破,不可胜计。奉敬与凤翔将野诗良辅、泾原将郝皆以勇著名于边,吐蕃惮之。

'22'这一年,吐蕃节度论三摩等人率十五万大军围攻唐朝的盐州,党项也派兵援助吐蕃,参予攻城。盐州刺史李文悦竭力坚守城池二十七天,吐蕃未能攻克。灵武牙将史敬奉请求朔方节度使杜叔良拨给自己兵力三千人,带三十天的干粮,深入吐蕃境内,攻击敌后,以便迫使吐蕃大军解除对盐州的围攻。杜叔良批准史奉敬的请求,拨给他二千五百兵力。史奉敬出兵后十多天,没有音信,朔方人都认为他已经全军覆没,盐州也已失守。不料没过多久,史奉敬率兵从意想不到的小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