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5部分 (第2/4页)

翼尝劝代宗立独孤贵妃为皇后,妃子韩王迥为太子。上即位,干密乘舆诣忠翼谋事;事觉,丙申,干、忠翼并除名长流,至蓝田,赐死。

'13'兵部侍郎黎干狡猾阴险,善于阿谀奉承,与宦官特进刘忠翼亲密。刘忠翼本名叫刘清潭,仗着皇上的宠幸,贪婪放纵。二人都为大家所厌恶。当时的人有的说黎干、刘忠翼曾经劝过代宗立独孤贵妃为皇后,贵妃的儿子韩王李迥为太子。德宗即位后,黎干乘辇到刘忠翼那里密谋策划。事情败露,丙申(二十七日),德宗将黎干、刘忠翼一起削除名籍流放边地,他们到蓝田时,又将他们赐死。

'14'以户部侍郎判度支韩为太常卿,以吏部尚书刘晏判度支。先是晏、分掌天下财赋,晏掌江南、山南、江淮、岭南,掌关内、河东、剑南,至是,晏始兼之。上素闻掊克过甚,故罢其利权,寻出为晋州刺史。

'14'德宗任命户部侍郎兼度支韩为太常卿,吏部尚书刘晏判度支。起先刘晏、韩分管天下财物赋税,刘晏掌管江南、山南、江淮、岭南,韩掌管关内、河东、剑南,到这时,才由刘晏一人兼管。德宗早就听说韩搜刮民财过度,所以罢免了他的财政大权,不久让他出任晋州刺史。

至德初,第五琦始榷盐以佐军用,及刘晏代之,法益精密。初岁入钱六十万缗,末年所入逾十倍,而人不厌苦。大历末,计一岁所入总一千二百万缗,而盐利居其太半。以盐为漕佣,自江、淮至渭桥,率万斛佣七千缗,自淮以北,列置巡院,择能吏主之,不烦州县而集事。

至德初年,第五琦开始实行食盐专卖,以补充军事费用,到刘晏取代他后,食盐专卖法更加精密完备。开始一年收入钱六十万缗,到末年收入超过十倍,而百姓并不厌苦。大历末年统计一年所收入的钱总数达一千二百万缗,而盐的收入就占一大半。将盐的收入用于漕运雇工,从长江、淮河至东渭桥,大抵一万斛盐雇工费七千缗,自淮河以北,沿路设置巡院,挑选能力强的官吏主事,不烦劳州县就能完成漕运事务。

'15'六月,己亥朔,赦天下。

'15'六月己亥朔(初一),大赦天下。

'16'西川节度使崔宁、永平节度使李勉并同平章事。

'16'西川节度使崔宁、永平节度使李勉同时担任同平章事。

'17'诏:“天下冤滞,州府不为理,听诣三司使,以中丞、舍人、给事中各一人,日于朝堂受词。推决尚未尽者,听挝登闻鼓。自今无得复奏置寺观及请度僧尼。”于是挝登闻鼓者甚众。右金吾将军裴上疏,以为:“讼者所争皆细故,若天子一一亲之,则安用吏理乎!”上乃悉归之有司。

'17'德宗下诏说:“天下冤案积留很多,州府不予受理,听任人们去找三司使,让御史中丞、中书舍人、给事中各一人每天在朝堂接受讼词。还不能推究决断的,听任他们敲击登闻鼓。今后不许再上奏设置寺观以及请求剃度和尚、尼姑。”于是敲登闻鼓的人很多。右金吾将军裴上书认为:“投诉者所争论的都是鸡毛蒜皮的事,如果天子一一亲自过问,那么哪里还用得着官吏治理呢?”于是德宗全部交给有关部门处理。

'18'制:“应山陵制度,务从优厚,当竭帑藏以供其费。”刑部员外郎令狐上疏谏,其略曰:“臣伏读遗诏,务从俭约,若制度优厚,岂顾命之意邪!”上答诏,略曰:“非唯中朕之病,抑亦成朕之美,敢不闻义而徙!”,德之玄孙也。

'18'德宗下制:“一应帝陵修造制度,务必从优从厚,应当竭尽国库来供给修陵的花费。”刑部员外郎令狐上书劝谏,内容大概是说:“我拜读遗诏,先帝要求修陵务必俭省节约,如果制度优厚,难道是先帝临终遗命的意思吗?”德宗书面答复他,大概是说:“这不仅仅说中了朕的痛处,也能成朕之美,朕哪敢不听从大道理而改变先帝的遗愿!”令狐是令狐德的玄孙。

'19'庚子,立皇子诵为宣王,谟为舒王,谌为通王,谅为虔王,详为肃王。乙巳,立皇弟为益王,傀为蜀王。

'19'庚子(初二),德宗册封皇子李诵为宣王,李谟为舒王,李谌为通王,李谅为虔王,李详为肃王。乙巳(初七),册封皇弟李为益王,李傀为蜀王。

'20'丙午,举先天故事,六品以上清望官,虽非供奉、侍卫之官,日令二人更直待制,以备顾问。

'20'丙午(初八),德宗采用先天年间旧例,六品以上清望官,虽然不是供奉官和侍卫官,但命令每天必须有二人轮流值班等候诏令,以备皇上随时顾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