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部分 (第2/4页)

曰:“高王在,吾不敢有异;王没,吾不能与鲜卑小儿共事!”子如掩其口。及欢疾笃,澄诈为欢书以召景。先是,景与欢约曰:“今握兵在远,人易为诈,所赐书皆请加微点。”欢从之。景得书无点,辞不至;又闻欢疾笃,用其行台郎颍川王伟计,遂拥兵自固。

侯景一贯轻视高澄,他曾对司马子如说:“高王在世的时候,我不敢存有异心。如果高王去世了,我不能与那个鲜卑小子共事!”司马子如赶快捂住了侯景的嘴。到了高欢已病入膏肓的时候,高澄便假借高欢的名义写了一封书信召侯景前来。以前,侯景曾与高欢有过约定,他对高欢说:“现在我在远处掌握着军队,人们很容易从中搞鬼。以后凡是您赐给我的书信都请您加一个小黑点。”高欢同意了侯景的要求。现在,侯景拿到了高欢的书信后,信上却没有黑点,便推托没有去。后来他又听说高欢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就采纳了他的行崐台郎颍川人王伟的计谋,聚集军队,巩固自己的势力。

欢谓澄曰:“我虽病,汝面更有余忧,何也?”澄未及对,欢曰:“岂非忧侯景叛邪?”对曰:“然。”欢曰:“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之志,顾我能畜养,非汝所能驾御也。今四方未定,勿遽发哀。库狄干鲜卑老公,斛律金敕勒老公,并性遒直,终不负汝。可朱浑道元、刘丰生,远来投我,必无异心。潘相乐本作道人,心和厚,汝兄弟当得其力。韩轨少戆,宜宽借之。彭乐心腹难得,宜防护之。堪敌侯景者,唯有慕容绍宗,我故不贵之,留以遗汝。”又曰:“段孝先忠亮仁厚,智勇兼备,亲戚之中,唯有此子,军旅大事,宜共筹之。”又曰:“邙山之战,吾不用陈元康之言,留患遗汝,死不瞑目。”相乐,广宁人也。

高欢问高澄:“虽然是我病了,可你的脸上却有另外的忧虑,这是为什么?”没等到高澄回答,高欢又说:“莫不是担心侯景要反叛?”高澄回答说:“是的。”高欢又说:“侯景专制河南已有十四年了,他一直飞扬跋扈,有夺取天下的志向。只有我能驾御他,你很难驾御他。现在,天下还没有安定,如果我死了,你不要马上发丧。库狄干这位鲜卑老人,斛律金这位敕勒老人,他们俩都是性格耿直、强劲有力的人,终不会对你负心的。可朱浑道元、刘丰生他们俩远道前来投奔我,也一定没有背离我们的心意。潘相乐原来是个道人,心地和善厚道,你们兄弟几个人会得到他的帮助的。韩轨有点耿直愚鲁,你们应宽容待他。彭乐的内心很难推测,应该提防他。所有人中,能够与侯景对抗的,只有慕容绍宗一人。我故意不让他得到富贵,就是要把他留下给你。”高欢接着又说:“段孝先这个人忠实、正直、坦白、仁慈、厚道,既有勇又有谋,在所有内外亲属中,只有这个人,军机大事要和他一起商量。”高欢又说道:“邙山战役时,我没有采纳陈元康的忠告,给你留下了隐患,我死不瞑目。”潘相乐是广宁人。

资治通鉴第一百六十卷

梁纪十六 高祖武皇帝十六太清元年(丁卯、547)

梁纪十六 梁武帝太清元年(丁卯,公元547年)

'1'春,正月朔,日有食之,不尽如钩。

'1'春季,正月朔(初一),发生日偏食,未被遮尽的太阳象钩一样。

'2'壬寅,荆州刺史庐陵威王续卒。以湘东王绎为都督荆·雍等九州诸军事、荆州刺史。续素贪婪,临终,有启遣中录事参军谢宣融献金银器千余件,上方知其富,因问宣融曰:“王之金尽此乎?”宣融曰:“此之谓多,安可加也!大王之过如日月之食,欲令陛下知之,故终而不隐。”上意乃解。

'2'壬寅(初四),荆州刺史庐陵威王萧续去世。梁武帝任命湘东王萧绎为都督荆、雍等九州诸军事以及荆州刺史。萧续平素很贪婪,临终之时,他给中录事参军萧宣融留下了一封信,献出一千多件金银器皿。梁武帝这才知道萧续如此富有,便问谢宣融:“庐陵威王萧续的金银财宝只有这些吗?”谢宣融回答说:“这些已可以说是非常多了,怎么可以更多呢!大王的过失就象日食月食一样,是有目共睹的,他想让陛下您了解这一切,所以最终没有对您隐瞒。”梁武帝心里的疙瘩这才解开了。

初,湘东王绎为荆州剌史,有微过,续代之,以状闻,自此二王不通书问。绎闻其死,入而跃,为之破。

当初,湘东王萧绎担任荆州刺史,犯下了一些小过错,萧续接替他以后,就把萧绎的过错汇报朝廷,从此以后,这两个藩王就彼此不通书信,互相不往来了。萧绎听到萧续去世的消息,进门后高兴得跳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