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部分 (第1/4页)
及第的夏言去了哪里,大家看到的只有陆炳不恃宠而骄的性格和大公无私举贤让能的秉性。于是朝中自命清高之徒也对陆炳赞不绝口,陆炳在朝中的人脉更进一步。
陆炳真的不想升官吗,非也,陆炳不是为了做官而做官,他是为了报仇而回京的。官位高低有时候和报仇的关系很密切,有时候却也不大,陆炳现在若是卷入政场之中身在高位,反而不利于接下来的步骤。否则若是需要更进一步的话,陆炳才不会这么做作的虚情假意呢。现如今陆炳想要做的乃是鼓动傻狗上墙,为己所用,而他的官职并不重要,权势已然够用。历代宦官证明,官职的高低和手中权力关系不大。
傻狗是谁,自然就是张璁了。此时的张璁已经入了内阁,至于怎么进的的确不太光彩,与陆炳拒不受官相比更是自惭形秽。首先是张璁是通过抨击走杨廷和才上位的,后来也是下中旨才被提拔。杨廷和不走的时候大家还人人烦这个当时大明真正的当家人,不过杨廷和一走,众人才知道杨廷和重要性,于是他们心中便开始怨恨张璁了。
接下来张璁上位后面对的第一场大阵仗就是大礼仪事件,那次导致了许多官员被打了板子,其中还有被打死的。若是说在此之前,朝中大臣是因为张璁科举不利,靠着投机倒把抨击忠臣上位而瞧不起的话,现在才是赤裸裸的仇恨,因为屁股的伤疤一疼就能想到张璁那张丑恶的嘴脸。
杨慎被发配走后,张璁又对杨廷和落井下石,虽然是幕后黑手但谁也不傻。没人敢怪皇上,于是矛头再次对准了张璁。平心而论,张璁其实行政能力是不错的,皇帝交代的差事他都能尽力完成,而且完成的还不错。之所以声名每况愈下。是因为张璁太不会做人了。
他自恃是朱厚熜夺取朝中大权的重臣功臣,谈吐之间便开始嚣张跋扈起来,走路都是仰着脸走,一旦与朝臣引发矛盾,他就会歇斯底里的上奏折攻击。张璁的确有功,而且是朱厚熜竖立起来的典型。朱厚熜自然给他面子,所以张璁每每都能得胜。
最后张璁名声垂直降落臭名远播的原因,是因为他那帮同样因为大礼仪事件而得到提升或者更上一层楼的盟友们。桂萼和郭勋之流,这帮人要么贪图享乐,违法乱纪,破坏纲常。要么就是嚣张跋扈,欺男霸女,总之名声都不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张璁和这帮人联系到一起,名声能好了那才怪呢。
张璁想要入阁,资格是不够的。首先他科举的名次实在是太次了,不过是个二甲中的中后段,而内阁大多是由庶吉士担任,也就是一甲进士,状元榜眼探花和二甲中的前几名,才有资格做庶吉士入翰林院。
其次,想入阁需朝中大臣会推,共同推举某人入阁,现在对张璁趋炎附势的不过是担心张璁这条疯狗咬到他们罢了,或者想借用张璁的力量更进一步推波助澜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亦或是借张璁之手借刀杀人。不过,到了要是真推举内阁的时候,张璁还是趁早歇着吧。
对于这点,张璁倒也清楚得很,颇有自知之明。最后一步是朝中内阁成员提交会推名单。皇帝批准,才能入阁。所以说很多时候地位不代表这一切,权利才是最主要的。
内阁可以驳回皇帝的决定,但是皇帝可以任免内阁,也就是说你若不答应皇帝的要求,皇帝就不让你干了。之所以依然有人,比如杨廷和,可以驳回皇帝的皇命,却依然可以在位,并非是因为他是内阁首辅,而是因为他所掌握的文官势力,代表着整个大明官场甚至代表着整个朝廷。故此说,权利才是最关键的,名份在其次,这点足以反复论证。
张璁求助当时的内阁首辅杨一清,进行了提名,而皇帝也下了中旨,也就是直接提拔张璁入了内阁。这让通过科举层层考上来,通过磨练一步一步升官的大臣们所感到不齿。所以这也是张璁不受欢迎的一大原因,只不过现如今地位如此,不管假意尊敬还是真的佩服,总之人人见到张璁还得是俯首帖耳客气万分。
这一点上倒与陆炳当年很是相似,陆炳当年的在贪官中颇具恶名,还被叫做杀神陆炳,但是在大多清廉官员中名声很好,却依然和人家玩不到一起去,就是因为陆炳是受了皇上的眷顾,直接提拔起来的。而今陆炳重入朝廷,科举,拒绝皇帝任命,都是为了更好的和朝臣们打成一片,当然他也做到了。
在某种意义上将,张璁的心情陆炳理解,颇有种同病相怜的感觉。所以在与张璁的交往中,陆炳把握得很好,几番勾引之下,张璁现在吃喝玩乐样样俱全,当然陆炳也没给他贪赃枉法的机会,一切都由陆炳供应,并未把这些痛苦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