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 (第1/4页)

秦华沉默片刻。落寞地道:“毕竟实力才是王道。若道门圣人不出手。我们尽力能保全自身不受辱便已是万幸。哪还能说其他?”

玉帝闻言也自沉默。良久方才叹道:“大盗圣人。庄子此言真是一语中地。想朕自龙汉初劫便随道祖在紫霄宫听道。到如今大道却依然遥遥无期。想开天辟地以来。三界大能为地修士何其之多。其中也不乏心志坚毅。智略优长之辈。却仍然免不了一个个含恨陨落在追寻天道地路上。最后也只有女娲娘娘、三清、西方二圣脱颖而出。大道无情。果如是也!”

秦华闻言也自心有戚戚。二人一时无言。良久。秦华乃道:“事已谈完。贫道就不耽误陛下地时间了。秦华重游故地。还欲在此缅怀一下故人。陛下请自便。不必招呼贫道。”

昊天玉帝闻言。面上闪过一丝了然地神色。遂整整衣袍。径出太阳星。回转瑶池去了。秦华独自一人在辽阔地太阳星上站了许久。扶桑神木枝叶婆娑。与秦华顾影对立。一时静谧无声。

良久。秦华方才伸出手去。欲要抚摸扶桑树地树干。入手只觉灼热难当。却隐隐有一股温暖地感觉顺着手臂传入心脾。渗入四肢百骸。秦华只觉有种说不出地舒服之感。不由颇觉惊奇。暗道:何以此处如此奇异。以前也未有过。莫非是东皇陛下显灵么?当下秦华转目四望。凝神细查。却又毫无所获。只得暗笑自己痴心妄想。收拾了心情。驾云回转流波山去了。

且说昊天玉帝与秦华相见倾谈之后,回到天庭果然开始变得喜怒无常起来。时常无故怒斥近臣,又暗暗疏远一些暗中投靠了西方的大臣,却不时将禅宗门徒请上天庭好生问候对待,对佛门其他宗派却是不闻不问,毫不理会。有昊天玉帝明里暗里的支持,大开方便之门,禅宗一时极盛,佛门其他宗派却被拒之门外。

于是其他宗派也开始向天庭示好,玉帝表面上任凭喜好,实际却有选择性地收容褒奖了一小部分宗派,对另一些却大为排斥。一番厚此薄彼之下,佛门内部果然颇有怨言,暗生乱象。虽在接引准提的巨大影响力之下,各个派系之间尚不至于刀兵相见,但互不相服,暗中争辩,拖拖后腿之事却是免不了的了。

昊天玉帝见此计奏效,不由心中暗喜。当下一方面假扮昏庸,另一方面却暗暗叫瑶池金母把持大权,招纳心腹,积蓄实力,勿令大权旁落,其中便有许旌阳等四大天君。由此昊天玉帝与瑶池金母一唱一和,双簧表演,不但暗中将天庭权柄掌的牢牢的,更伺机在佛门内部挑起不和,坐收渔翁之利。

天庭乃是各方势力交汇之地,形势复杂,波云诡谲。昊天玉帝身处风暴中心,本身又不是天下无敌,能做到这个份儿上,其实也已经算是不错了。

秦华在流波山中养气炼丹,不时抽空看看三界动向,见昊天玉帝如此手腕,却也禁不住暗暗赞叹,心下盘算道:“西方诸佛、菩萨、罗汉等等加在一起不下百万之数,若是这些人人同一心,三界哪里还有其他势力的立足之地?还好那些佛陀也是各有出身,或各建宗派,或隐居西方建立佛国潜修,不问世事。如此一来,西方虽然庞大,底蕴深厚,却也并非不能与之慢慢周旋。

当下秦华收回关注三界地目光,对仓颉、伶伦道:“今鬼谷子等人已在三大部洲建立道场传道,你二人若有意,也可以出山建立各自地道场。”

仓颉稽首道:“弟子传下文道笔、春秋笔足矣,就不必再行出山了。弟子愿在山中潜修!”秦华闻言点头,又看向伶伦。伶伦笑道:“我与龙吉公主却想四处走走,调剂一下感情。”

秦华颔首道:“既如此,你与龙吉公主便可外出,顺便宣扬我截教教义。”

伶伦领命,告辞而去。与龙吉公主一道出外游历去了,最后又回到凤凰山青鸾斗阙开辟了个八音阁,专门收徒传授乐理,其他什么教义思想全都不传,完完全全成了一个以乐入道的宗派。

秦华闻之,淡淡一笑,对六耳猕猴道:“伶伦本性与世无争,既醉心乐理,便随他去吧。今南部瞻洲大荒山以东,虽有老君符命归我截教,但却也不能不派人前去打理。只有鬼谷子三人在那里颇有些势单力孤,待我前往布置一番。”

第三卷 封神之战

第二百四十三章 佛说西游

且说秦华与六耳猕猴驾云往南部瞻洲而来,先驻足云头纵观此处山川形势,见大荒山以东一马平川,中间虽间隔了几座山脉,却更添几分灵性。秦华不由暗叹此地果然是一块养人的好地方。

仔细打量了半晌,六耳猕猴突然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