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 (第1/4页)

苻坚的看法完全不同:“慕容垂在燕国才高功高,却无端遭受猜忌,残杀了他的妻子不说,连他本人也被逼得无路可走。在这种情况,他才投奔我秦国而来。此时,他想的只是逃死免祸,何曾想过为害我大秦?把这样的人杀掉,等于帮燕国慕容评作恶。不仅冤屈了投奔者,也堵塞了人才的来路,这有什么好处?

“燕国顶尖级人才慕容垂投奔过来,我热烈欢迎他,亲近他,任用他,抬高他的地位,这是抚慰慕容垂,也是抚慰天下英才,收揽天下英才,拆那心地狭隘的燕国当权者慕容评的台,这有什么不好?春秋时期吴楚争霸,吴王不就是重用了从楚国投奔过来的伍子胥,才大败楚国的吗?”

苻坚也反复想过这一点,越想越觉得自己有理,越想越信心充足。

“且待我破燕以后再设法吧!但愿天王日后醒悟,最终能除掉慕容垂,免受他的祸害。”王猛出征前夕还在想。

“我将视天下为一家,相信慕容垂他们会被我感化,最终放弃只顾鲜卑燕国的狭隘心理。”

王猛想得很现实,苻坚却构想高远。如果日后没有大变动,慕容垂未必不是苻秦国永远的治国能臣?

但在当时,王猛只有带着遗憾统兵出征。

二一 雄狮碰上鸵鸟

秦苻坚建元五年(369年)十二月,王猛率军三万抄近路包围了洛阳。

洛阳向来有“九朝古都”之称,地处黄河流域中部,和长安、开封连成一线。北依邙山,南对伊阙,西控殽渑,东部虎牢、成皋两关雄峙,号为“天下之中”,形势险要,易守难攻。“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可见它在中原逐鹿中的战略地位何等重要。

早先,燕国从东晋手中夺取洛阳,对垒的东晋将领沈劲只用五百人守城,慕容恪还花了多日时间急攻,抛下许多尸体,才夺取到的。现在燕国派了他的武威王慕容筑固守洛阳。王猛要采用慕容恪的成法急攻洛阳,还是改变方法缓攻洛阳?

两法他都不用!

在秦兵包围洛阳的时候,秦兵严整的战阵、威武的军容已经吓得城内燕军丧魂失魄,除了紧闭城门,他们没有任何其它表现。

王猛看了看形势,吩咐将他写好的一封书信用强弓射入城中,那信里边说:

我大秦现已派兵堵塞了成皋(注1)盟津(注2)等处险关要隘,雄师百万将从轵关(注3)进取邺城。您守的这小小孤城无援无救,我军的攻城队伍如何您是看到了的,您认为还有守的必要吗?

几经转手,这信被慕容筑看到了,他一下子脸色发白,也不顾自己王爷脸面,对围拢来准备接受新任务的下属们说:“算了算了,没什么新任务了。把城门打开投降。”

于是,王猛不动刀枪,凭一封书信就进占了洛阳。

几乎和王猛进占洛阳同时,燕乐安王慕容臧在石门作战胜利,还俘虏了秦军的一名将领。慕容臧挥军前进,直抵荥阳。燕皇慕容暐他们本已被洛阳失守吓破了胆,听说这项消息,高兴得忘乎所以,给慕容臧颁发了嘉奖令,希望他再接再厉,乘胜前进。

但王猛没有让慕容臧扩展胜利成果,很快派梁成、邓羌两人领兵阻止了他下一步的行动。

王猛这次出兵动作神速,总共花去的时间约计两月。

表面上看,秦兵行动有胜也有负,但苻坚和王猛的这次行动用现代军事术语来说,其实只算是火力侦察,既探看敌方的防务,也检查自己准备的状态。火力侦察以后,他们又做了许多事,无论前勤兵员后勤给养都有新的调整布置。

到当年六月,一切就绪,苻坚在灞上(注4)送别王猛。

苻坚说:“景略,现在我把关东的任务都托付给你了,你要先攻破壶关(注5),平定上党(注6),趁势长驱直入,夺取邺城,造成迅雷不及掩耳的效果。我会亲自统率大军,疾如星火随后跟进。至于后勤补给,我将从水陆两路分头运输,一切都不必操心。”

王猛说:“臣凭仗陛下神威,秉承陛下既定的规划,扫荡燕地鲜卑逆胡,就如秋风扫落叶。希望不劳烦陛下大驾亲历征尘,只请尽快吩咐有关部门安置鲜卑人群,让他们迅速适应归顺大秦以后的生活。”

君臣两人觉得这是实现他们统一天下的重要一步,都非常兴奋。灞上柳色青葱,生机蓬勃,为他们的壮别助兴。

初秋七月,王猛认为盛暑已过,统领六万经过长期整训的秦兵,像一群雄狮扑向燕国。他自己指挥一支人马攻打壶关,同时调派大将杨安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