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 (第2/4页)

藏有珍稀沉香那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就像欧美的大企业、好来坞电影名星名流家的庭堂里摆设有盆景一样。”刘晓尚有些不得要领地仍然是一脸的迷茫:一块几十上百克重的木头,值几十万块钱…… 树与树的衍生物在中国人心目中意味着什么?人们试图从“鸟鸟升腾的烟气中,寻觅一种超越物质的感觉,寻求感知天与地间的超然?余老有时也为探究其中的成因,却终不得释义地陷入迷茫。

(几案上香烟袅袅的熏香炉、沉香)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七十三

二人从东宫门走进后,来到曾是清皇帝召见群臣的仁寿殿和寝宫乐寿堂、大戏台、德和楼等组成的院落。层层套院由游廊联接,整个建筑物组合的形式与布局实用、严谨,新近装修后的宫殿建筑群更显富丽堂皇。余老对这里太熟悉了,儿时父亲经常带他来这里看完工后古建上的彩绘图,想来父亲可能是在培养他对古建油漆彩绘的爱好,也可能是在向儿子展示自己刚刚完成的作品与技艺。小时候余启明来这里更爱看园内 紫嫣红的的牡丹、芍药、紫藤和庭园里千姿百态的供石。

进院后,熟悉这里一草一木一殿一堂的余老,早有准备地引领着刘晓径直奔向正殿和寝宫及厅堂处。刘晓因听余老在电话中讲有什么从未在各种盆景书刊上介绍过的盆景就在里,在这厅堂其中,令他悬念疑惑不已。对盆景已不陌生的他,还想不出有尚未文字介绍过的盆景形式,怪哉?!于是他几步奔向门,前迫不及待地用双手围在眼前,隔着宽大明亮的玻璃窗用力地向里面张望着。余老在一旁用手指着放在寝宫里条案上的一件,色彩艳丽华贵的长方型景泰蓝古盆中由玉石、珠宝、玛瑙、磨饰的树枝、花卉和果实,用珊瑚、黄金打造成枝干,经缚扎而成一株仿真花卉或桃树、石榴树的树桩盆景。余老一字一字向刘晓介绍说:“这叫…玉…石…盆…景,现有所有的盆景书中还从未介绍过,可以讲是个遗漏,也是个品类的空白。”刘晓欣喜地点点头,眼睛直勾勾地端详这仿真技艺至极的工艺美术品,心中确在盘算:这算盆景吗?余启明从目光与神情早己看透他的心思,于是一脸严肃地说:“从盆景的定义讲它也是有盆有景的,要说所造景中没有生命活物,那山石盆景不也是一样没有生命吗,所以应该讲玉石盆景,它是中国盆景家族的一个成员,而且可以讲是地道的京派盆景。”

刘晓没有马上回应,他想了想很理直地:“那得有诗情画意”呀?都讲盆景是诗化的自然吗。”余老一下明了了刘晓的心思,他慢悠悠地说:“你讲的是欣赏效果,它的本质应是更深层的,就像小说、绘画带给人的不止是故事和画面,它们在文化层面应是人与事物历史的记录,就像红楼梦就是一部清未期人文、自然的百科全书。”“那玉石树桩盆景呢?该,不也是悦目不赏心了吧?。”刘晓迟疑了一下,仍怯怯地吐出真言。这话明显是借余老批评假花泛滥文章中的批评语,来反驳余老,甚至是所答非所问地回应道。余老看来今天心情格外的好,其实他早己听刘晓出话中的揶揄,却不计前嫌地反而琅琅地笑道:“你说的有道理,这树木盆景和玉石盆景都是人们平日放在书案、几架上供欣赏的摆件,像雕塑、绘画那样。但较绘画艺术,盆中活的树桩更能与人贴近,更有情感的交流,每日观看树桩的生长,长叶、开花、落叶,还要每天浇水啦,施肥,修剪,确是人与树的实现交流,也可以说每日与树桩进行一种对话。而玉石仿真盆景不养护,也就……”不等余老讲完,刘晓迫不急待地:“对呀,摆在屋内跟供奉佛像似的,每日精心浇水、修剪伺候的,那诚挚劲跟烧香上供似的。”

余老听罢楞了一下,思想也游离了主题,没有马上回答,他似乎从刘晓的话中出了点什么。一时间,他开动脑筋地思索起来,试图从中能寻找着什么自己曾有过的印象或意识,或者他感觉到刘晓的话还是有些重量,待掂量掂量。他避重就轻地:“你说的这树桩盆景,还有那么点意思。”说罢,他又暗自后悔起来:这不合自己本意的话,这么讲岂不等于否定自己了吗?于是赶快补救地说:“但是,但是其实在文化内涵上要区分开树桩盆景与山水盆景,五十、六十年代己有这样的说法,从传统意义说的盆景是指山水盆景,将树桩盆景称盆栽或盆艺,到了七十年代未才逐渐归纳统称为树木盆景和山水盆景、水旱盆景。”说到盆景艺术文化史刘晓自愧不如,他眨眨眼盯着余老不语。见此,余老又找到了感觉似地滔滔不绝地阔论起来:“你看,这山水盆景是讲究诗情画意的视觉美感,是对自然景观的模拟,也就是类似的意思,它可能是曾经见过的或臆想的景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