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部分 (第1/4页)

?”

“恩?”

韩旭一眼瞪了过去,立马吓得陈文彦一屁股跌倒在地上。

“晚生,晚生只是在街口劝那些欲来乌衣巷的金陵百姓回家而已。以免,以免打扰大人的休息。”陈文彦低声下去的说道,说到最后几乎已听不到声音。

我勒了个去,怪不得这几天来来,乌衣巷冷冷清清,原来都被这帮小愤青给拦住了。不过,瞧陈文彦这软骨头,也不像是有胆色之人,幕后肯定有主使。

一念及此,韩旭不由问道:“谁出的主意?本官知道,像你这样的人还有好几个。”

瞧着韩旭那微眯的双眼,陈文彦不禁背生凉意,赶紧回道:“大人英明,这事不是晚生的主意,乃国子监杨遂,邓及等人的主意。”

“国子监?杨遂,邓及?”

“不错,国子监就在乌衣巷对面,隔着秦淮河。晚生乃洪州人氏,自小在匡庐白鹿洞书院苦读,年前被洞主推荐到国子监就学。”说到国子监,陈文彦话语中再次变得一副傲然之色。

匡庐白鹿洞书院很有名,甚至建立时间要追溯到南唐列祖期间,比国子监建立的时间还早。然而,比起天子脚下的国子监,就地位而言它还是差了那么一点。

国子监毕竟地处金陵城,被朝堂高官看中的机会,远远高于远在洪州庐山的白鹿洞。即使最终未能高中状元,至少也有个不错的前途。想必这也是南唐读书人向往国子监的缘由。

国子监带头,说白了也就是一群愤青学生闹事。学生闹事历来是各朝的大忌,打打不得,杀更杀不得。不过,让韩旭奇怪的是,南唐国子监的太学生为何会和自己作对?而且,一两个学生带头闹事,后面没有指使者,这话谁都不信!

于是,疑惑道:“说说罢,你们为何要拦截路人?又是受谁的指使?”

陈文彦这时倒是很老实,将太学生的计划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原来,韩旭在皇宫中对南唐朝堂的侮辱举动,不知怎的就传到了太学生们的耳中。这回可好,一帮子所谓吃饭读书,打屁逛楼子的才子,立马血气上涌,做出了让乌衣巷门可罗雀之事。

这事已显而易见,那就是朝堂人有人将那日之事说了出去,而这人也正是指使太学生闹事之人。韩旭的真正的对手还是来自南唐的朝堂,至于是谁就难说了。

若说那日表现出来最恨自己的,一个是李平,另一个自然就是皇甫继勋。可这两人,都没有可能。皇甫继勋是武人出身,南唐的文人最看不起的就是武人。而李平仅仅只是个户部员外郎,放在普通百姓眼里或许官够大,但在见惯了真正朝廷大员的国子监太学生眼里,屁都不算一个。

国子监的太学生无非两种人,一种是真正有才学的,另一种是祖上庇佑的官二代。有才学的人自然自视清高,可不是李平这个员外郎能说动的。至于那些官二代,更不会把李平方在眼里。所以,这幕后之人是朝堂上的人,而且地位相当的不低。不仅能说动太学生,还能让朝堂上想和自己拉关系的家伙,不敢主动来这乌衣巷。

第254章 韩大官人送礼

派人偷偷送走了陈文彦,韩旭立马让刘三将王凳子叫来,在王凳子的耳边低声交代了几句。

随后,王凳子带着一肚子的疑问出了乌衣巷。

南唐的官场,韩旭本就不熟悉,能叫上名字的更是寥寥无几。左思右想,也没想明白到底是谁在暗地里和他对着干。至于对着干的目的?那就更想不明白了。

不一会,王凳子屁颠屁颠的回到了乌衣巷。进门后,气喘吁吁的将一大包袱“砰”的一声放到桌子上。

“这么快就回来了?”韩旭一屁股从软榻山爬起来,来到桌边。

“小意思,真想不到这里到处是卖文房四宝的,都不用出秦淮河。”王凳子将包袱打开,将笔墨纸砚一一拿了出来。

剩下的就是一大摞红色的空白请柬,整整摆满了一桌子。边摆还边介绍道:“宣城诸葛笔,徽州李廷珪墨,澄心堂纸,婺源龙尾砚,南唐最著名的文房四宝全齐活了。”

见到这些东西,韩旭楞是傻了半天没反应过来。

随即,骂道:“你他娘的真是个败家子。老子让那你买文房四宝,你给老子买‘文房土豪金’?诸葛笔,李廷珪墨,还澄心堂的纸,这他娘的要多少钱?”

越说越气愤,心中的血是哗哗的滴呐,老子赚点小钱容易嘛,这一下子倒好,出个门就丢了数百两银子。

说着,又随手拿出一张大红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