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2/4页)

因为我的家庭背景也是这样,但是社会学以及通俗文学作品过分渲染的是,父母离婚的经历以及不稳定的家庭环境导致了单身数量的增加。虽然我的抽样调查不足以得出任何确定的分析,但是如果说离婚的增加是导致单身数量增长的唯一因素,那么我对单身女性家庭背景的调查却与此相悖。

在以后的章节中,我将详细描述单身女性首先如何对待心灵伴侣,然后又使自己摆脱心灵伴侣这一理想的束缚的故事。通过长期精心营造自己的单身生活,一些人变得更加自立并从中找到人生价值。在这里我提出几个问题:单身女性怎样使自己摆脱传统的母亲概念,不要孩子或者接受单身母亲身份?没有伴侣的承诺而是一个女人运用自己的情感魅力与其他人交往的生活大致是什么样子呢?当友谊成为亲密的情感沟通和同伴关心的主要途径时,单身女性如何处理自己与朋友之间的冲突?我们遇到的是有伴侣却没有同居的女性,以及已经选择另一种生活方式的独居女性。我们还经历了单身女性去世时的独特方式。

新型单身女性(2)

我发现了对生活满意的单身女性有一些相似之处,但是也有一些不同之处。一些女性内心坚定而自立,另一些人自己却从来拿不定主意;一些人偏爱长期独处,另一些人,即使她们单独居住,也总是和朋友们在电话里聊天;性生活对一些人很重要,她们热衷于追求并享受积极的性生活,另一些人却喜欢清心寡欲。

处于黄金年龄的新单身女性与认为到三十多岁就该结婚的单身女性就截然不同,搞清楚这一点对黄金年龄的单身女性有积极的暗示作用。二三十岁的单身女性,越来越对独立意识、事业追求与婚姻感到焦虑,40岁之后,她们会出现另一种生活框架。撇开在二十多岁时她们所拥有的教育、职业、约会和生存等所有机会,大多年轻女性在35岁后,只有一个在文化上认可的选择——寻找兼顾工作和家庭的平等伴侣。这样的伴侣可以选择要不要孩子,或者要多少孩子。但是年轻的单身女性不能够预见40岁以后的积极的单身生活。记者佩吉·欧伦斯坦发现,这些女性认为如果四十多岁的时候还没有结婚,她们会变得孤独,并且一个人孤零零地生活,没有“家庭生活的舒适和满足”。她们会认为自己只有工作,没有个人生活。

年龄超过35岁单身女性的母亲经常把自己的婚姻观念强加给她们的女儿。如今听到一位母亲吹嘘她27岁的单身女儿学业上的成绩和事业上的成功已经习以为常。但是50岁还依然单身的女儿的母亲通常有不同的看法。她通常会说:“珍妮特还在单身,我真为她担心,我希望她能遇到意中人,然后定居下来。”这时,我们还会听到一位母亲说,“我为珍妮特感到自豪,她买了自己的房子,去年还得了教学奖,比我认识的任何人朋友都多”吗 ?我们不可能听到艾琳的母亲在吹嘘她40岁离异的女儿,独自抚养孩子,和另外一位也在抚养自己孩子的单身女性朋友住在一起。艾琳母亲会说:“我希望她会找到意中人再婚,那个孩子需要一个父亲。”

坚守浪漫的理想

尽管自己长期单身,并有这次研究中感受到的变化,我依然发现自己的思想滑向了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浪漫爱情,这证明这种观点已经紧紧固守在我们所有人的头脑中。2003年我和安妮·罗塞提联系,这离我上次采访她已经过去六年了,离第一次小组采访有八年了,她说:“你恰好找到我,我就要永久地搬到图森了,我是由于心灵的呼唤才去那里的。”我立刻断定她已经遇到了合适的人。结果这个离婚已经20年的成功的有魅力的企业家,在55岁时想搬到美国西南部,不是为了浪漫的爱情,而是因为她的一部分童年是在那里度过的,她爱那里的气候、天空、艺术以及美丽的风景。她在图森有朋友和家庭,会找到某种工作,并且感觉到一个小一点的城市为人际交往会提供更多的机会。这些就是她心所向往的,而不是浪漫的情人或者伴侣。

不是每个人走向婚姻殿堂仅是受文化规范的驱使,不是所有长期单身的女性,包括我的一些朋友想维持单身。她们过着可维持的生活,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快乐的,但是她们还是希望成家。她们想像正常夫妻一样有日常的亲密、触摸,过着平凡的生活。虽然改变文化规范不会改变她们的这种意愿,也不能弥补找不到伴侣的伤痛,但是其中的一些人向我坦然,在一个把她们的生活看做正常可以接受的氛围里,她们会感觉更好一些。下面各个章节中女性的经历,可能有助于不太知足的单身女性更好地洞悉如何在不影响可维持的单身生活的情况下继续寻找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