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部分 (第2/4页)

妻子的退休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你都没有以权谋私;儿子大学毕业后就在南方打工,你也没有用手中的权利为儿子安排工作。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大家也都看在眼里,知道你一识大体、懂大局,也知道你有很多难处,但是这件事情关系重大,关系到我和王书记的前途命运,关系到条山四十万人民的切身利益,我不得不慎重行事。我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

原小生的每句话都戳到了马福堂的心上。马福堂的老婆原来是县陶瓷厂的工人,前几年企业改制的时候,下了岗,连退休问题都没有解决,儿子大学毕业参加了几次公考,都以失败告终,只好到南方闯荡。一家人至今还住在县里给分的70多平米的房子里。

在公安系统中,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实在是为数不多。当然,这里面也有马福堂本人的原因,那就是马福堂农村出身,一向谨小慎微,樊凡和陈立东在条山的时候,两边都不愿意得罪,自然是两边都不喜欢他。他的问题才迟迟得不到解决。

刚才等马福堂来的时候,原小生已经想好了,如果此事能够得到妥善解决,无论想什么办法,都要解决马福堂老婆的退休问题和儿子的工作问题。当然,这种话这个时候还不能说。万一马福堂反水被马威收买,反咬自己一口,说自己用以权谋私,那就等于自找麻烦。

马福堂不会听不出原小生话里的意思,也许是马上想起自己这么多年让老婆孩子受的委屈,泪水一下子盈满了眼眶,使劲点了点头道:“原县长,请你放心,我保障不让你失望。”

刚刚送走马福堂,马文杰就过来了。敲门而入,见原小生脸上气色不对,就问了一句怎么了。

原小生摇了摇头道:“没什么。”拉了马文杰坐在沙发里,就谈起了老城区的事情,问道:“于主席那边怎么样了?方案能通过了吗?”

马文杰的脸立即沉了下来,摇头叹息道:“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本来下午你跟他已经谈的差不多了。你刚一走,他接了一个电话,口气马上就变了。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说了一大堆再考虑考虑,还需要论证之类的屁话。真能把人气死。”

原小生知道,于红旗中途接的那个电话,恐怕除了马尾之外,再没有旁人了。看来不制服马威,所有的事情都难以为继。当初搞方案的时候,**已经通过了,本来就不应该存在什么问题了,可偏偏这个时候,省里发文要求全省重大建设工程必须经政协表决通过,方能实施。

原小生有时候真怀疑,省里出台这个文件,本身就是针对条山的老城改造,是马德成为自己的儿子开山铺路。但再想想,又觉得可能性实在不大。马德成就算有这个胆子,也没有能力操纵省里的工作。

原小生忽然灵机一动问道:“老马,根据省里的文件的精神,多大的工程算是重大工程项目?”

马文杰想了想道:“省里的文件要求有一个标准,工程总投资占年财政收入60%以上的,即为重大工程项目。”

原小生又问道:“老城区改造项目,总投资多少钱?”

马文杰道:“我们的预算是10个亿。”

原小生接着问道:“我们条山每年的财政收入是多少?”

马文杰道:“12个亿。也就是说,老城区改造项目的总投资额占年财政收入的83%还要多。”

原小生脸上一副神秘的笑容继续着问道:“那么整个老城区改造全部完成,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马文杰道:“如果工程全部完成的话,起码也需要三年时间。”

原小生一拍大腿哈哈笑道:“这不就结了。我们三年的财政收入是36个亿,而工程投资为10个亿,也就是说只占财政收入的30%还不到。我们又何需政协表决通过。”

马文杰道:“这样做是不是太冒险了。我们这么做明显是在投机取巧,省里一旦追究起来,恐怕也没办法交代。”

原小生低头想了想道:“也没什么,你回去之后,马上组织人员对项目文本进行修改。把原来的一次性投资,变成分期投资。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我们原来连在一起的投资计划,变成一年一年的建设投资计划。十个亿,一年三个多亿,当然也可以适当的调整,只要每年都不超过省里要求的60%就行。”

马文杰虽明白原小生的用意,但还是不无顾虑道:“省里万一追究……”

没等马文杰的话说完,原小生就一摆手道:“管不了那么多了。省里喜欢追究就让他们追究好了。所有责任,我一个人承担。”

次日早上十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