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部分 (第2/4页)

是锦阳县毕竟是连家的老家,没道理家乡的乡亲们想吃烤鸭了,还得大老远地奔府城去。

“……只剩下收尾的活,”王掌柜见五郎问起顺德坊分店的事情,忙就答道,因为店铺修缮、装潢的活计,五郎是交给他负责的。“估计二月中就能完工。东家尽管选好日子开业。”

“好。”五郎笑着点头。

毕竟是离的近,什么事情都好办。这锦阳县的顺德坊分店,还要比京城的分店开业的早。京城那边,连家已经派了人将填鸭养了起来,就等过完年,将家里的事情办利落了,五郎就要进京。一方面是要跟着鲁先生好好念几个月的书,历练历练,另一方面,就是要张罗京城顺德坊分店开业的事情。

吃过晌午饭,蒋掌柜和王掌柜就都告辞,忙各自的事情去了。连家几口人这才坐到一起,聊起盘店铺的事情。

“……当铺和银楼,那都是要大本钱的,咱今年不是还打算再买些好地和宅子吗,咱手里的现银子,够不够?”连守信就问连蔓儿。

家里的一切账目,自然不会瞒着连守信。但是有很多事情,他还是得问连蔓儿或者五郎。尤其是连蔓儿,她虽然将账目都交给了账房们去做,但在连家,最了解家里资产情况的,还是她。

“我刚才算了算,足够了。”连蔓儿肯定地告诉连守信,“爹,你就放心吧,就是把蒋掌柜和王掌柜说的那些铺面都盘下来,那用剩下的钱,也足够咱买地买房的。”

连守信的骨子里还是个庄稼人,有了余钱,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盖房子、置地。尤其是田地,那就是庄稼人的命脉,是永远不嫌多的。而铺子这些,相比起田地来说,都是次要的。

连蔓儿则是部分赞同连守信的想法。田地,也就是粮食,那是根本。这个根本自然不能动,她早就有计划,如果可能,每一年都要买进一些田地,慢慢的积累。而铺子这些,也就是商业,却是周转快,也就是赚钱快,这对于他们来说,也必不可少。

无农不稳、无商不富。连蔓儿的计划就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有那户成气候的地主人家没几个赚钱的铺面那?

一更送上,求粉红、推荐票,稍后争取二更。

第八百二十四章 上元将近

一家人喝茶歇息了一阵,下晌没什么事,一家人先到连记百货看了看,然后又坐了马车去了连记酒楼,接着还去了正在装潢的顺德坊。自家的店铺都看过了,一家人还专门往慎益号当铺,还有王掌柜说的那家银楼去了一趟。

正如两位大掌柜所说,这两家铺面的位置都不错,也颇有些规模,等盘下来之后,只需略作调整就可以开业。真正是两处非常不错的产业。

晚上,一家人就在连记酒楼吃的饭。饭后才回到柳树井胡同的宅子里安歇。

一夜好眠,第二天吃过早饭,一家人再次出发,经由抚远等三县,傍晚时分来到了府城。

这府城他们已经来过几次,自然没有第一次来时那么新鲜,不过进了城,感受寒冬中满溢的热闹繁华和浓浓的年味,这一路的疲劳几乎就消散了。

马车在松树胡同的宅子前停下,早有外宅的管事和内宅的管事大娘们带着人迎候在门口。一家人下了马车,在众仆役的簇拥下走进门内。

马车则是往前又走了一段路,从角门进了跨院。那里有马厩,可以安放马车。从三十里营子带来的小厮和伙计们也都要歇在跨院中。

一家人进了院子,径直到前厅正堂坐了,内外的管事们带着人分班进来行礼请安。因为天色将晚,连蔓儿和五郎只将马上要做的事情安排了下去,别的事情也没太详细地过问,就让这些人都退下了。有事,明天再说。

厨房里已经准备了丰盛的饭菜,一家人各自回房,略作洗漱,就又聚到前厅来一起吃晚饭。赶了一天的路,晚饭过后,一家人就各自回房安歇了。

五郎一个人住前院的书房。连守信、张氏带着小七住后院上房的东屋,连蔓儿带着四个丫头住上房的西屋。

知道主人家今天来,这屋子里早就收拾的干干净净,炕自然是烧的热热的,地下安放着熏笼,有淡淡的香气从里面散逸出来。

这屋子本就严实,琉璃窗上还挂了厚重的帘子,将严寒结结实实地挡在了外面。因为屋子里实在暖和。不仅大衣裳穿不住,就是只穿里面的袄裙,也有些热。

连蔓儿进了里屋,就脱了外面的袄裙。几个丫头端了水来,服侍连蔓儿洗漱了。连蔓儿这才坐在梳妆台前,小喜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