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部分 (第2/4页)

吃,加上送礼。

要包这么多的粽子,她们自己当然忙不过来,赵氏和连叶儿自动过来帮忙,铺子里打杂的那个媳妇也来了,另外张氏还将春柱媳妇也找了来,加上她们娘三个,每一个都是手脚利落的,倒也能忙的开。

后来,蒋氏抱着妞妞也来了,她让妞妞自己在旁边玩,也坐下帮着包粽子。

蒋氏做饭菜还是很讲究的,她手脚快,包出来的粽子也俊。蒋氏能来帮忙,张氏很高兴。

第一批粽子煮出来,张氏就和连蔓儿开始铺排着送礼。

xxx……………………xxx

送上二更,求粉红,稍后会有三更。

……………… ………………

推荐弱颜完本书:《锦屏记》轻宅斗种田文,大宅门里的家长里短、恩怨纠葛。

书号:1771214

下面有直通车,点击可以直达。(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六章 节礼

第三更,求粉红。

………………

首先是给吴家的回礼。黄米粽子、江米粽子、江米红枣粽子、鲜肉粽、蛋黄粽,每样各五个,葡萄酒两小坛,连枝儿亲手精绣的香囊两个,另外是一篮子鲜嫩的小油菜、小白菜,还有一篮子嫩豌豆荚。

虽是夏初季节,但是庄户人家的菜园子里,能吃的菜其实还很少。是连蔓儿想法子淘弄来这些本地少见的菜籽,家里田地又多,粪肥又供的上,一茬的小油菜、小白菜吃下来,她们就又种上一茬。

这几篮子鲜菜,是难得的稀罕物。

然后是给王幼恒的礼。也和给吴家的礼一样,五种粽子,每样粽子各五个,葡萄酒两坛,鲜菜两篮子,另外还有两双千层底的鞋子。

给王幼恒的礼,和吴家的礼一样重,甚至还厚上几分。

“这他谁也不能比,我和咱们蔓儿,要是没有人家,这个时候坟上的草都长的老高了。”张氏是这么说的。

王幼恒端午节依旧是要回县城去过,所以这个礼,要提前送过去。

这次连家去送礼的是五郎和小七两个,他们是一大早就出门先送了王幼恒的礼,接着就去了吴家,然后照常去私塾里念书。晌午,吴家准备了一席丰盛的饭菜,打发了一辆车,将五郎和小七从私塾里接到家中。

庄户人家有句俗话,叫做“娘亲舅大”,五郎和小七作为连枝儿嫡亲的弟弟,到了吴家,自然是要被当做上宾来招待的。

回来后,五郎和小七就跟张氏学说了吴家安排的席面。为了招待他们俩,吴家是特意在镇上酒楼定的席面,完全没将他们两个当小孩子看待。

吴家这样做,更可见对连枝儿、对这门亲事的重视。张氏和连守信听了心里都暗自高兴。

“吴三哥是体面人家,讲究这些礼数。”连守信点头道。

“别的啥都好说,家兴家这个排场,是看重咱们。以后枝儿嫁过去。这日子也不会难过。”张氏道。

“吴三婶还说让我和我哥以后晌午别回家,让我们就近在她们家吃饭。”小七道。

“那你俩咋说的?”张氏就问。

“我哥跟吴三婶道了谢,没答应,说家里也不远啥的,还说我俩有空肯定多去看三叔和三婶。”小七就道。

张氏看了一眼五郎,对他这样答话很是满意。

“姐,家兴哥还要给我零花钱。”小七又靠近连蔓儿。小声地道。

连蔓儿眼珠转了转,心想,吴家兴很机灵吗,知道讨好小七。要知道,他和连枝儿定了亲,两家来往,但是他们两个人真正接触的机会不会很多,讨好了小七。有小七帮着传传话什么的,再在连枝儿面前帮他美言几句什么的,可以最有效地拉进两个人之间的感情。

而且讨好了小七。还等于讨好了他们一家人。

“你要了没?”连蔓儿就问。

“我没要。”小七道,“我不缺零花钱。……家兴哥就是跟咱姐定了亲,我也不能随便要他的钱。”

连蔓儿点头,别看小七年纪小小,还是个小吃货,说话办事还是很有分寸的。

“家兴哥跟我偷偷打听咱姐来着。”小七贴着连蔓儿的耳朵,又神秘兮兮地道。

连蔓儿被逗笑了。

“……他肯定不只要给你零花钱,还买吃的给你了吧?”连蔓儿就捧过小七的脸来,笑着道,“你可别让他给哄的。啥话都跟他说,知道不?咱姐的事不能啥都告诉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