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部分 (第2/4页)

过的稻草是干燥而温暖的,稻香味特别浓郁且四处飘散,而被雾气包容过的稻草则低调得多,你只有凑近才能闻到那原始的味道。但孩童是不需体会这些的,感觉好就行。

挑回去之后,楚家强走上那个堆砌稻草堆的大架子。一般这些架子都要离开地面的,这样就算下很大雨,底部也不会被雨水淹没。

另外,架子的中间,往往都要竖着一根大树干,用于稳固整个稻草堆,可以说是稻草堆的脊椎,很重要,不然那么高的稻草堆,风大一点,就可能吹翻了。

“我上去放吧!你们在下面就行。”陈武跟周福荣几个人异口同声地说道,都想上去体验一下,不想在下面递禾杆上去。

“一个人上来就行了,其他的就在下面搬。”楚家强说道。

最后,那几个人在小宝的建议下石头剪刀布,李泉获胜,就跟着楚家强爬上去。他就接住下面递上来的禾杆,给楚家强叠。

“我去拿梯子过来,不够高。”楚胜民说道。

这时候,已经叠了离地面四五米那么高了,就是扔也扔不上去。禾杆虽然不重,但笨大,空气阻力大,扔不高。

谁知道人家巨熊捉起一组组的禾杆,轻轻往上一送,就到了顶部。

“咳咳!还是这家伙厉害呀!”陈武等人干脆闪开,让巨熊表现。(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九章 草鞋木鞋

“哈哈!我们堆一个村里最大的稻草堆。”李泉在上面大笑道。

“你小子小心一点,别自己摔下去,不死也塌层皮。”楚家强连忙提醒那家伙,毕竟现在已经比一层楼还高了,真要是摔下去,谁能保证不死,或者残废?

楚胜民呵呵一笑,跟这些年轻人干活就是有动力,感觉年轻了。

“我们肯定做不了最高的,我们的禾杆没有别人家多。”二叔笑道。

“我们老家也有人这样干的,有些人甚至就在一棵树,环绕着堆,做成草垛。”一个游客走过来围观,感觉很亲切,于是说道。

他们那儿不叫稻草堆,就叫草垛,那些一组组的禾杆就叫草把!他们老家那儿,一般稻子脱粒后,先将稻草均匀地摊开略作晾晒,再攥成一个个草把,继续晾晒一二天后就可将它收起来。有的农民会在住房附近的空地上插一条粗大木杆,将稻草围绕木杆叠成近似腰鼓状的草垛。

甚至不少人家是将稻草绑在野外的树干上。先用4至5把稻草在离地面约2米处的树干上打一个结,嗣后围绕树干逐一叠放,随之将半径扩大,达到一定高度后再适时收拢,最后做好顶盖,数量大多在400至700公斤之间。

“你老家在楠。溪?”洪老转过头问道。

那人一愣,十分惊奇:“你怎么知道?”

“呵呵!在树上做草垛很多地方都有,但大规模做的,还是楠。溪两岸。那些地方以前也走过,的确是一道奇特的风景线。”洪老笑道。

每到秋后,不论在楠。溪两岸的滩林中,还是村庄附近的山坡上。甚至于田头地角、庭前屋后,到处都可以看到金黄色的稻草堆,尤其是树干腰际上那一个个状似橄榄球的的稻草堆,排列错落有致,形状同中见异,给楠。溪江的山水田园以巧妙的点缀,构成了一幅又一幅美轮美奂的风景画图。

“还有没有?堆太高一会下不去啦!得将长梯抬出来就麻烦了。”楚家强对下面喊道。

在农村。很长的梯子都有,毕竟南方瓦房经常要上屋顶捡瓦之类,梯子自然也就得做高一点。

“等等!还有一点,反正不多了,省得做第二个,干脆弄成一个就算了。”二叔说道。往年,都是弄两个的,今年耕的田少了。

“迟一些。山口村的人可能会来收禾杆。”李泉说道。

“你怎么知道?他们要禾杆干什么?自己不是也耕田吗?”陈武等人就不解了。

“我当然知道,毕竟我的奶源地基就在他们那儿。经过蔡志文等人的努力,已经说服了村民将大部分田地退耕还草,就留下村中央比较肥沃的农田继续耕种。这样一来。禾杆自然就会变少。而且随着他们放牧增加,需要的稻草也就增加。”李泉说道。

这回,大家才想起,这家伙在山口村可是砸了上千万的。当时,连市长都忙中抽空下来。为山口村奶源基地正式开启发言。

稻草除了喂食牛羊之外,还有一个很普遍的作用。就是给牛羊作垫料。它既给家畜保暖,有利于家畜健康和环境卫生,又能吸收家畜的粪尿,保持肥分,减少挥发和流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