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部分 (第2/4页)

接下来林舒跟几人详细商量了具体的操作方案,甚至细致到了每次授权的具体利润。

林舒说道:“我们自己也可以留下两家工厂的份额,一开始摊子铺得还不大的时候,即使有人看出其中的商机,也不会贸然试图来咬上一口。只有利益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些材料份额才有被觊觎和交易的价值。”

“……对了,谭总,目前的材料产量如何?立体打印机如果全天候开动,材料的消耗量大概是在哪个数量区间?”

谭愿听了,打开程序计算了半晌,回答了林舒大概的估算。

林舒听了之后,又根据谭愿的估算数值进行了一些时间损耗,商品体积误差可能会引起的数据误差,最后计算出了一台立体打印机开放后可能耗费的一日材料用量。

当然这也只是一个估算数值。具体的真实数值还要通过打印机正式安装开放之后的使用状况才能有所确认。

但是其它部分的方案却要事先有所计划。

林舒说道:“一公斤云材料的综合成本平均大概在十到十五元之间,如果售价定在二十五到三十元的话,我们抽取五元左右的专利费用,它们还能有大约十元每公斤接近百分百的利润。大约十台打印机全力运作,一天就能消耗三到十吨云材料——我们暂且不计算冷凝剂和溶解剂的耗费——那么就是大约三万到十万的材料利润。”

这样计算起来,一年的利润就有一千到三千万左右。

当然具体还要看机器的使用率。

林舒说道:“具体的方案还要看打印机开放之后的使用率来决定。可以肯定的是早期的使用率肯定比较高,而后期随着打印机数量的增长,每台机器的平均使用率肯定会下降。到时候我们就根据具体的使用率来决定授权企业的数目和机器配额,按照五吨每日算作一份的配额增加合作工厂的数目和机器数量。这样既不至于太过挤压对方的利润,让对方没有赚头,又能让下游公司保持一定的竞争力,不会过得太安逸。”

他还有一部分没说。

星影早期把握住了立体投影广告的拍摄,建立了很高的权威和信任度。它手头上有一个名单,其中包含了演员,MV导演和厂商,通过这个名单和早期积累的名气,星影得到了大量的好处,不但人脉上大幅扩展,令得三方都对它有所依赖,就是在根基薄弱的影视圈中,慢慢也获取了和其资历不符的话语权。

在立体广告和立体电影影响力逐渐增长的此时,可以想见星影抢先获取到的声望和话语权会给它带来多少好处。这对于一个刚开始只有技术而没有作品的影视娱乐公司来说是非常难得的。也许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星影的影响力会随着产业的变迁而慢慢削弱,但是相信那个时候它已经有足够多作品可以支撑起整个品牌。

对于云材料产业,林舒打的也是类似的主意。

他会掌握住机器制造和销售渠道,这等于掌握住了云材料的销售渠道。这种情况下,即使材料的制造技术转让出去,他也仍旧可以把握住消费者,这就相当与把握住了所有的下游制造商。为了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客户,他们就不得不依赖和交好星轨。

第276章

立体打印机在制造上面是有一定的技术难度的,但却并非不能仿制。如果有人购买之后进行拆解和仿制,耗费时间之后并非不能做到。

它的制造难点主要是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数字程序的细微控制,一个就是针型模具零件的精密组合。这上面星轨的技术领先太多了,要做到完全模仿短期内几乎不可能。

但是时间过去久了就不一定了。

所以林舒打的就是这么一个时间差。他的目的非常明确,把材料制作的相关技术转让出去之后,星轨会得到大量的资金,人脉,同时也会节约下不少人力和时间。而他们正好利用这些资源迅速把立体打印机推广开来,迅速占领市场。

星轨的立体打印设备是和虚拟平台以及相关的三维设计软件对接的,三方联动起来才能把影响力扩散到最大。云材料的技术要破解的话,难度比立体打印机还要小,专利开放授权虽然技术泄露的可能性更大,但是掐住了源头星轨就能分到最鲜嫩多汁的那块肉饼,却可以省掉许多麻烦。

这才是林舒选择抓紧客户,放弃材料垄断的最重要原因。依靠平台交易,自DIY设计软件和立体打印机的三方联动功能,星泽对于用户的黏力非常强,只要圈住了消费群体,林舒有自信就能培养出对方的客户忠诚度。

相比之下,云材料的结构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