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部分 (第2/4页)

句话久久才一笑,醒悟过来了。

就在这时,张攸之行礼说着:“王上,有这十万大军度江,又有大批内应,不消数日,就可聆听捷报,王上,冬日寒冷,江风尤透,不可久留,还请王上回驾。”

王弘毅沉默了一会,突然一笑:“唔,说的也是,对了,杜恭真那一路的情况怎么样?”

“王上,按照你的旨意,他已经在昨日率领交州军团,扑向了建安了。”张攸之躬身回答的说着。

王弘毅一笑,说:“现在这情况,说不定用不着他,金陵就下了。”

笑着,王弘毅又收敛笑容:“密切注意情况。”

“诺!”张攸之应着。

第二百一十八章 度江(下)

清晨有雾,十分寒冷。

书房中,将军还在阅着文件。

“将军,时间到了。”有仆人提醒着,李成光听了,叹口气起身:“把这屋收拾一下,我去去就来。”

立刻就有管家督促厮役扫地清桌,管家并亲自将散放在桌上的文犊案卷一份份收拾,这些都不能假手于人。

到了外面,就有亲兵和心腹跟上,李成光踏步上前,就问着:“情况怎么样?”

“将军,郡内八千青壮,已经征了。”一个心腹回答的说着。

李成光早早的起来,就觉得心神不宁,听了这话,心里安定些,自知道楚军一触就发,他就下达命令强征了八千壮丁。

这八千人,让他们拿起武器,准备抵御楚军,这行为自然使百姓都是人心惶惶,甚有怨气,但是李成光却并不觉得有错。

郡守因罪刚被罢职,一时没有新的太守,自己就是郡内主官,在这种大敌临战的时候,自然要以军法治之。

不仅征壮丁,还将库中粮草,全部封存,以备军用。

这时,就到了前面大厅,心腹挑帘,让将军进去。

才进去,只见才进去,上了座,室内静了下来,这时天还没有大亮,亲兵点上灯默默退出。

此刻厅外,副将校尉都已经到了,齐整站成一排,不约而同注视着。

片刻,就听李成光说着:“都叫进来吧!”

众人鱼贯而入,齐声:“给军门请安!”

“起来吧!”李成光一张端正方脸,面现凝重之色。

他的面前放着是这几日,不断传回的情报。

他一直派人在对面府县里安插了眼线,为的就是能随时知道情况,以能及时防御楚军进攻。

在战事分析上,李成光还是有些本事。

不过楚军一连数日都不曾有所动作,王弘毅的意图,李成光有些猜不出了。

虽猜不出王弘毅有何打算,李成光却知道,一旦楚军渡过了大江,抵达了陆地,吴军水师大败的话,楚军下一步,就是攻城掠地,直奔金陵了。

自己身为必经之路的远长郡的守将,肯定会和楚军有一场战事要打,远长郡内有着精兵连同新军,共有着两万人,他派人将消息送回到了金陵,要是拖得一段时日,等援军到来也并非不可能。

不过对于楚军迟迟没有动作,李成光却总觉得不安。

李成光心中不安,在他下首的部将里,大多数也都是神色不安。

李成光望着外面朦胧的朝色,脸色有些苍白,说:“楚军没有冒进啊,你们有什么意见?”

如果楚军仗着兵力和气势,断然冒进,这还有希望,可是现在稳扎稳打,却立刻使他心里沉甸甸。

众将面面相觑,无人说话,话说客观规律,兵可无惧,官必畏死。

历史上到达高位的人,几人能慷慨就死?

并且就算殉死,也要看是谁,要是辅佐的君主英明仁厚,国势蒸蒸日上,念着旧部情分,哪怕他们在战场上身死,身后妻儿照样可享荣光。

就算国势日薄西山,但是是正统,那殉死,也少不了荣光。

可现在情况却哪个都不是,而且这段时间看的真切,先前暂且不提,自篡位后,魏越的脾气已一日火爆过一日,吴地又的确有着不少反对声音,魏越在杀过几批人后,已是疑心极重,脾气暴躁,更喜迁怒,已经连杀了不少部属。

有几个还是跟着二十人的老人,这样的事,无疑使他们心寒,因此一时没有人说话。

不过总是冷场,也不行,一将思索一会,踏前一步说着:“军门,敌军云集,攻又不攻,走又不走,或只是故弄玄虚,仿效当日夺取荆州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