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甘州石 (第1/2页)

好书推荐: 正义的代价

甘州就是现在的甘肃省张掖市,传说那里有一颗女娲补天剩余的石头,是一颗神石。 古浪县在隋朝时叫做昌松县,那时的洪池谷就是今天古浪峡的位置,洪池谷与黄羊川相连,黄羊川又接着石门峡,那里秋季往往洪水泛滥,造成不小的自然灾害,而在春夏之时又常常缺水,非常干旱,那里的人们希望能堵住石门峡,在这里堵住洪水,又能蓄水进而保障春夏用水,结果这些人们的心声被一个过路的神仙听到了,于是就找到了甘州那颗女娲补天剩余的石头,将它搬来这里,堵在了石门峡。 《新唐书太宗记》里也有记载,贞观十七年,凉州刺史李袭誉上书,昌松县洪池谷天降瑞石,上有“太平天子李世民,千岁太子李治”等字。一时轰动朝堂,唐太宗以为天有成命,下诏立晋王李治为太子,赦凉州。 这颗天降瑞石就是民间流传的甘州石,曾被一名道士看见,飞到古浪峡后坠地不行,从此就堵在了那里。 而在民间传说中,甘州石又名“催生石”,不孕不育或者难产的妇女,只要摸一摸这颗石头,进行祈祷,就能顺利生产。 同时又被传为“酿酒石”,因为此石拥有温厚的神性,将石屑“沈入酒中,既变佳酿。” 同时,此石又与本地另一个抓山鸟的故事有关联,相传古浪峡里有座铁柜山,山顶栖息着一只爪如铁钩、力博云天的大鸟,每到闰年闰月的三十晚上,大鸟便腾空而起,将铁柜山抓起,然后古浪峡的巨石就会滚来,支在山下。这时就能看见,铁柜山下有十三盘金磨银碾,由六头黄牛七匹白马拉着,金磨上磨的是金豆子,银碾上碾的是银叶子。 这就是抓山鸟和支山石的传说,也是后来经典童话故事《金瓜和银豆》的蓝本,这里的支山石也就是甘州石的另一传说。 这就是古浪峡中甘州石的来历。 蔡小白将自己所知一五一十讲了出来。 “当然,这些都是传说,没人知道真假,而在修道界的传闻中,曾经有一位高僧遇到甘州石,于是点化了它,结果这块石头生出了石魂,石魂能够保佑这方百姓,比如催生石这样的传闻,就是石魂帮助难产者分娩。而在历史长河中,由于古浪峡地处要害,乃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有无数战役曾在那里打响,包括凉州都督郭元震筑和戎城,与吐蕃决战,死伤数万人;杨满堂与西夏守兵激战,几乎全军覆没,整个杨家将都葬在那里;元末农民起义,又将那里变成一片废墟;万历二十六年,甘肃巡抚田乐,武威总兵达云等人率兵数万,赶走了蒙古统治者阿赤兔;明末农民起义军李自成部将贺锦率兵西征,攻克古浪;光绪年间,甘肃回民起风清运动,古浪县城又遭血洗;包括红军长征时,西路军浴血战古浪,又是数万人的冤魂在这一带被屠。” “而有趣的是,甘州石的石魂居然能超度亡魂,古浪峡历经无数次血战,这里的冤魂却被甘州石石魂全部超度,去地府投胎,这一点修道界记载的很清楚,不光如此,石魂还经常出手,救下附近陷入危机的人命。” “我听得最多的一次,那是1993年五月五日,整个河西走廊上刮起了历史性的黑风暴,据说那场黑风暴非常恐怖,来临的时候正是学校放学的时候,突然间,黑风肆虐,黑浪翻腾,白天里伸手不见五指,放学回家的学生手拉手,以免走失,结果却被黑风全部刮飞。黑风暴的风力比台风更大,树木被折断,车辆被吹跑,几百米高的黑风暴瞬间将古浪县及周边地带吞没,宛如世界末日一般。” “仅仅四个小时,黑风暴在金昌、武威、古浪县就造成了85人死亡,31人失踪,残暴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我师父在那一带办案,途经古浪峡,他来的时候黑风暴的主要威力已经过去了,就想着救助一下受灾的群众,结果就遇到在古浪峡逃过一劫的几位当地村民。村民们告诉我师父,是甘州石上飘出一个影子把他们在黑风暴中救下了,所以他们就拜在甘州石前致谢。我师父当时就猜想,肯定是传说中的石魂出手,在黑风暴中救下了这些村民,但当他观察甘州石的时候,这里却平静无比,没有一丝不正常,而他试图联系石魂,无论怎么尝试都没有结果。” “其实,自从有了石魂的传说后,历代都有不少大能探查甘州石,企图收走石魂,据为己有,但没人成功过,石魂仿佛并未居住在甘州石里,而是在附近飘荡,龙堂不少高手都曾想收服石魂,但至今依然没人成功,石魂依然会偶然出现,帮助附近的居民。” “后来,当地有关部门作妖,花费500万(又说1300万)从上海请了一家搬运公司,高举旗帜,打着标语,警车开道,将四百吨的甘州石花费四个小时从古浪峡搬运到了古浪县城。官员们请来了许多风水师,几步一拜,图个石来运转的名头,折腾了一番后,将甘州石放置于古浪县城北边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