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 (第2/4页)
。
光州靠海,百姓多以打鱼煮盐为生,但官府盘剥极为严苛,有个九厘捐之说。什么是九厘捐呢?打个比方,假设一斤鱼或一斤盐能卖十文钱的话,各种捐税加起来,官府要收去九文。每天提着性命下海,累死累活煮盐,结果到手的不到一个零头。打鱼的只能有几条小鱼虾入嘴,煮盐的甚至还买不起盐,老百姓活不下去,只有杀官造反。虽然朝廷势大,但反抗却如星星之火,屡扑不绝。楚闲文的青龙帮是青龙泽中第一大帮,却与铁旗门那种江湖帮派不同,纯粹就是一帮渔民、盐民结伙而成。官府压力小,他们就贩私盐;官府压力大,他们就索性扯旗造反。官府调大军镇压,他们就退进青龙泽。青龙泽中岛屿星布,地势复杂,往往朝廷集中大军,却没了他们的踪影;大军一撤,他们又钻了出来,官军稍不注意,就要吃上个大亏。官府没有办法,所以这次派了个钦差大臣来青龙岛上招安,只不过保镖居然是祝五福这一代宗主,却是楚闲文也没想到的事情。
“钦差大臣姓何,说是个什么侍郎,我也搞不懂,也懒得记这些狗官的名字。说句实话,如果不是祝五福祝宗主亲来,我直接扔了那狗官下湖喂鱼。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狗官嘴里的话,我也绝对不信。”楚闲文丢了一个大虾到嘴里,却是壳也不去,就那么嚼得咯咯作响。在江湖上,光明七宗是七块金字招牌,祝五福作为松涛宗的宗主,他亲自出马,一般的江湖人物,谁不买账?陈七星对祝五福的事知道得多些,但那日与祝五福一战,见了关莹莹脸上的神情后,他的想法改变了很多,这时自然也不会说什么质疑的话。他喝了口酒,心里沉凝,道:“官府开出的条件是什么?”
“青龙帮全伙上岸,给两万亩水浸田,一百万斤盐引,六厘捐,给哥哥我一个团练使的官帽子。”
“水浸田还要六厘捐?”陈七星有些疑惑。所谓水浸田他知道,就是一些近泽的低洼地,春季发水时,田给水浸了,夏末水退去,能种一季粟,收成极低。
“没办法啊。”楚闲文叹了口气,“不过好歹补了一百万斤盐引,两下凑起来,大家伙勉强能混个半饱。”
“不受朝廷招安又怎么样?”祝五福想做国师而为朝廷出力的事,陈七星还是没说。虽然不想说祝五福的坏话,但如果楚闲文接受招安多少是卖了祝五福一个面子的话,陈七星倒是想劝一劝。一顿酒下来,楚闲文的性格他基本也摸清了,坦荡磊落,豪爽重义。这种性格的人,说话做事,都凭的是胸中一腔热血,而不像祝五福那样,为利益斤斤计较。
楚闲文将一杯酒灌进肚子里,咬着牙,好一会儿才把一口气吁出来:“官府势大,弟兄们贩私盐,都是提着脑袋在于。这些年来,上千兄弟死伤,每每看着那些孤儿寡母,我心里痛啊。”他又倒一杯酒,一口喝尽,胸前起伏,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他憋着一口气。
“有了两万亩水浸田,大家伙累点儿,砌了围堰,大约能有一般于田五成的收成,再加上卖盐的补贴,虽然只能有个半饱,但比提着脑袋贩私盐,还是要强上几分。”
从头至尾,他都是在为帮中老少考虑,对那个团练使的官帽子,没表示出半点儿兴趣。而先前陈七星进他内宅,虽然屋子大,摆设却极简单,就他身上穿着的,也不过粗布衣服而已。
“铁旗门和盐帮,日子看上去都比他过得要舒坦,看来官府给他的压力确实要大得多。也许是他这里经常造反,官府盯得更紧。”陈七星心里思忖。又想了想,道:“也是,大家若能勉强混个安稳日子,招安也不错。”
“是啊。”楚闲文叹了口气,“我就是这么想的。”举杯示意,喝了一杯,道,“孤绝,你常在江湖上走动的,祝宗主的事知道得多不多?他一代宗师,怎么突然给钦差大臣当起保人来了?是不是那姓何的有什么子侄在松涛宗或者他们是什么亲戚啊?”
“这个我倒是不知道。”陈七星摇头,这是实话,虽然他是松涛宗弟子,松涛宗的很多事,他还真不太了解。想了想,有些话还是决定告诉楚闲文,道:“我倒是听到个消息,朝廷有意立四大国师,以震慑四方,祝五福祝宗主前段时间进了京,很有可能会拜为国师。”
“朝廷要拜祝宗主为国师?”楚闲文大是惊讶,“这就是了,难怪祝宗主会保了钦差大臣来。”
楚闲文虽是四魄师,但僻处一地,性子也直,脑中其实也就是一般百姓的想法。陈七星知道得多,更有幻日血帝的记忆,不过这时却不会说复杂了。因为楚闲文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招安比不招安要强,那就往好里想,至于朝中党争什么的,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