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 (第2/4页)

大街小巷争先恐后听着说书先生多个版本的爱情故事,无人不为禹谟凌王的痴情所折服,更让人想一睹军器才女的姿容。

与此同时,因为北瀛大军的退兵,大军回朝,将进攻临阳城的西奴再次打回老窝,气的唿韩清咬牙切齿,僵持数月的北川战场,像是清风扫雪般将哈赤斯轻易击退,天下人才笑谈,原来都是不痛不痒的在演戏。

西郯半月的溃败,眼看着北瀛插入战争,有了喘息的时间,正欲大军反击,却不想北瀛在广陵突然退兵,让他们的希望化为泡影。

九月末,铁骑团将军赫连带领五十万大军与从草原而过的大军前后夹击,同时发兵,直逼京都,山雨骤来风顷倒,天下为之色变,西郯如同围困之兽、民心涣散,勇将无可用,一路惨败,半壁江山在东郯强盛的军力面前转瞬丢失。

这是一场策划多年、等待多年的国土之战,东郯的实力与日俱增,像一头饥饿多年的勐兽,疯狂席卷西郯,西郯的名将霍老将军带领残兵一路退至巴司城,将京都团团围住死守。

巴司城一败,东郯便会直入中心!

巍峨壮丽的盛京宫有着数百年的史,曾经的郯国更是中原的强国,为天下人所敬畏。

气势雄伟的千座宝殿能闻到万古千秋的辉煌,富丽堂皇的盛京大殿金銮耀眼,无人不为之沉沦。

然而一封封战败的消息传入奢靡的大殿之上,文武百官胆战心惊,纷纷想着各自的退路,他们甚至想起了九年前盛京宫的那把大火,不知有多少人后悔,有多少人死撑。

宝座上的宣文帝模样稚嫩,看起来只有十八,目光胆怯,畏畏缩缩,每呈上一份军报,便会畏首畏尾看着宝殿之上的另一位男人。

男人一身深红蟒金官服,威风凛凛,众眼望去,俯头摇脑的百官均是玄色官服,唯独他官服华美高贵。

似乎所有人都惧怕这个男人,他站在宣文帝一阶之下,将金黄大殿尽收眼底,虽不坐在权利中心的宝座,却让人觉得他才是那个坐在金銮宝座上的王者。

此人便是一手操控东郯多年,并且让郯国百年基业分列的乱臣贼子吴荀!

吴荀年已五十有余,虽挟皇子以令诸侯,背负佞臣骂名,曾经也是郯国举世闻名的枭雄,从小小的朝廷议郎逐步攀升为皇军校尉,骁勇善战,气魄雄伟,却野心勃勃,更是一手演变了黄巾之乱,将皇权攥在掌心把控将近九年的时光。(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三百一十一章 回朝

然而英雄迟暮,老年垂已,病邪缠身,早早的收起战刀退至幕后,在朝堂之上指手画脚,兴风作浪。

当惨不忍睹的军报一封封被人汇报后,吴荀一扯蟒金官服,官服深红,彰显着他至高的官衔,密密麻麻的金线穿透官服,咋眼看去像是一件金色黄袍,上面的蟒龙张牙舞爪,四爪之下隐约有个若隐若现的小爪,私下里,文武百官都会称唿他为太皇。

此时的吴荀虽垂暮老矣,却容光焕发,将象征他地位的官服扔在地上,穿上了侍官呈上来的军服,微驼的嵴背在穿上铠甲之时,挺拔如苍松,白眉下双眼炯炯有神,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当年的气势。

百官万唿而起,跪地叩拜,吴荀战刀挥出,多年未出鞘的青铜宝剑被打磨的锋利无比,然而战刀太沉,额头已经隐现汗珠,终究是老了。

此刻的吴荀无不后悔当初听信谗言以为那小畜生已死,没有将那小畜生斩草除根!如今他宝刀再现,势必要重振雄威,亲手杀了那小畜生!

十月初,甄月将广陵城的守军重新编整,又带着百姓重建城门大街,将逃窜的百姓召回,安顿好一切才动身离开。

离开的那天风和日丽,秋高气爽,广陵城官道上大排长龙的站满了百姓,有送鸡蛋的,有送干粮的,还有送鹅鸭鸡的,百姓欢声歌颂,献已最高的敬意,甚至大声称唿甄月为女战神,场面空前绝后,无不动容。

白袍素衣胜英雄

巾帼不让须眉,刀光剑影

为国牺牲敢惜身

叹年华,威名振天下

红颜倾负,英雄亦有雌

谁说女子不如男

天地独女月。

歌声高亢,响遏行云,甄月被百姓簇拥着,听着为她而作的巾帼之曲,感受着百姓们的真诚炽热,内心生出浓浓的感动,更加觉得和平来之不易,对北墨凌越发的感激。

大军离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