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部分 (第2/4页)

戛纳电影节来说,却只是个小插曲,随着进入竞赛单元的影片陆续上映,这届的戛纳电影节也进入了最后的评选阶段。

法国最有影响力的那些媒体上,到处可以看到各个剧组公关的痕迹,影片的宣传、广告和叫好的评论层出不穷,滨海大道附近的奢华派对一场接着一场,哪怕碍于身份,评委无法直接参加,但任何人都有交际圈,间接的影响无处不在。

“在金棕榈的归属上。”

最后的分蛋糕会议上,瑞恩直接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的首选是《断背山》。”

“但安?李前几年刚刚拿过一次金棕榈。”

法国女导演阿涅斯?瓦尔达提出了不同意见,“我认为可以给《断背山》奖项,不过金棕榈最好还是选择其他电影,比如《孩子》。”

“问题是这部影片与《断背山》之间差距有些大。”

坐在一边的希拉里?斯旺克开口了,“我认为《断背山》是最适合金棕榈的选择。”

“我也这么认为。”来自西班牙的哈维尔?巴登附和道,他是佩内洛普?克鲁兹的男友。

“在所有影片中。”

另一位评委,来自美国的作家托尼?莫里森说道,“《断背山》是最出色的。”

最后,九名评委当中有五人选择了《断背山》,其中还有瑞恩这个评委会主席,金棕榈彻底没有了悬念,按照分蛋糕的的基本原则,这部影片也不会再拿到其他重量级的奖项,后面的评选中瑞恩选择了用脚投票,反正分量最重的奖项已经拿到了手中。

虽然他私下里做了一些小动作,但《断背山》在这届参赛的影片当中,确实是最出色的一部,也是媒体预测的金棕榈最大热门。

第六百七十二章民族的未必是世界的

戛纳电影节有两大传统,一是法兰西出品的热情奔放,宛如地中海畔的棕榈树和金沙滩上的比基尼;二是褒贬不一的特立独行,有人指责是商业炒作的噱头掩盖了艺术的光芒,有人总结为每年格调迥异的评委会成员跳跃性的审美作祟。

如果说七十七岁的奥斯卡是位年届耄耋的老人,那么五十八岁的戛纳绝对是更年期的主妇,想要摸透她的秉性比登天还难。

那些能准确预测奥斯卡的媒体,却在往届的戛纳电影节上屡屡折戟,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影帝、影后往往能蒙上一个就非常难得了,而通常处心积虑的算计都不免‘四大皆空’,更不要提‘金棕榈奖’和‘评委会大奖’。

历届戛纳电影节,被人一致看好却颗粒无收的影片,数不胜数。

不过,这一届有所不同,瑞恩欣赏电影的目光,从来都与绝大多数观众保持一致,这带来的结果就是几个重量级奖项的归属显得波澜不惊,与外界的预测几乎完全相同。

李安凭借《断背山》再一次捧起了金棕榈,评委会大奖则落在了《青红》的头上,同样来自好莱坞的汤姆?李?琼斯不但捧起了最佳男演员的桂冠,还拿走了最佳编剧。

毫无疑问,好莱坞电影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闹哄哄的颁奖典礼结束后,瑞恩带着评委会的成员和获奖人举行了本届戛纳电影节的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

尽管事先几乎所有法国媒体都在预测《断背山》会获得金棕榈,但当李安再次捧起这一奖项时,一向喜欢说酸话的法国人不免发出了抱怨。

就像以往一样,他们的问题中,充满了‘好莱坞电影过于商业化’‘这种评选结果会阻碍有潜力的实验型和先锋型影片发展’‘好莱坞电影空有其表,肯定会没落’等酸话。

这些问题大部分都扔向了李安,而李安做出的回答,也证明了他为什么可以在好莱坞立足。而不是像其他那些人那样,短暂的辉煌之后,从哪里来又回了哪里去。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目前这种好莱坞做主导、其他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的电影格局不会变。并不像一些人所说的,好莱坞的片子看看就会腻了,不会的。”李安维护起好莱坞电影可谓不遗余力,“好莱坞的市场份额未来十年只会越来越大,想要将好莱坞的电影彻底击退是不可能的。”

欧洲大陆的记者很不屑于这样的回答,但来自中国的记者很给李安面子,适时的问道。“李先生,为什么你拍摄的影片能轻易让美国市场和观众接受?”

奥斯卡和北美电影市场,那是太平洋对岸的电影从业者和娱乐媒体最热衷的话题。

“我走访过美国七大电影公司,到哪里我都在问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美国电影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