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部分 (第1/4页)

物!

间谍心理并没有不平衡的感觉,因为干他这类工作的人并不少,而这也是他们拿着比一般公务员要高出3倍的工资,而且所有行动经费都由国家承担,能够过上比普通人舒服得多的生活所需要付出的必然代价,当然,生活对他们来讲,在45岁结束外勤生涯——如果他们能够熬到45岁的话——那么才具有真正的意义,因为在此之前,每年中,他们只有极短的休息时间,而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执行任务,或者是准备执行任务中度过的。万逸夫不知道有多少特工熬到了45岁这个出头之日,但是他是比较幸运的,还有7年,他就可以拿着一笔丰厚的退休金,离开情报工作的一线岗位了。当然,军情局会为他在一个比较安全的位置上留一张椅子,然后让他每月领着比政府部长级别的官员低不了多少的工资继续工作到60岁,如果他的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当上某个部门的负责人,那样的话,他就可以干到65岁,退休之后,仍然可以作为军情局特别顾问继续接触秘密材料,并且获得一个非常让人羡慕的新身份,比如某大学的名誉教授,而已此来打发掉他们剩下的时光。

上校——按照情报人员的职务规定,他现在确实是一名上校——并没有想得这么远,因为怎么熬过眼前这最后7年的外勤生涯才是最关键的。谁都知道外勤工作是情报人员中最危险的,而且这也是牺牲率最高的。在万逸夫所认识的不多的几位外勤特工中,就至少已经有一半的人莫名其妙的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有的人可能在几年之后还会突然出现在某个地方,但是绝大部分的是永远不会出现了。而每当他想到这,就有点后悔自己当年选错了部门。年轻的时候,总认为外勤特工,就如同詹姆斯•邦德,或者是李晨曦那样,能够成为名震天下的特工,而且还会有人将他们的实际拍成电影,为他们做免费宣传。当然,他并不知道,007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而且由李晨曦的故事所拍摄的电影也大都与实际并不符合。反正,他认为自己是选错了行,如果当初选择成为一名情报技术分析人员的话——他认为自己是绝对有能力干好那些技术活的——那么就要安全得多了。虽然收入会减少一半,但是哪又有何妨呢?这仍然能够让他过上比较舒服的生活。虽然再也没有机会免费到国外旅游,但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以那样的收入,他完全支付得起自费旅游的费用。反正,上校觉得自己从一开始就选择错了部门,但是现在后悔是永远来不及了。

军情局为了培养这名外勤特工,在他身上花掉的培训费用,如果用100元的人民币来计算的话,就足足能够塞满几十只麻袋。而且,为了配合一名外勤特工,特别是如同万逸夫这种比较优秀,具有独立行动能力的特工执行任务,还需要花费掉更多的金钱来建造一个情报网络,并且安置更多的情报人员在一旁策应他的行动。反正,一名特工入了行之后,就意味着在他还干得动的年龄内,必须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汗水,而不是如同在一家私人企业中一样,只要不想干,那么就随时可以炒掉老板,另谋高就。

这才是万逸夫觉得最不舒服的地方,这让他觉得自己好比是一个卖身的妓女一样,而且还更糟糕,因为妓女最多也就是出卖身体几个小时,然后就可以选择另外的顾主,而他却不行,合同一签之后,他出卖的是二十几年,而不是几个小时!简直太糟糕了!

不管怎么说,万逸夫仍然是一名优秀的外勤特工,为人低调,具备对事物高度的洞察能力,能够临危不乱,而且具有优秀特工所必须具备的素质,高度的预感!而这些,是他成为优秀特工的必要因素。这次,他在巴基斯坦又把自己的这些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这让他在军情局领导心目中的地位又高了几分。当然,他也获得了一个可以回国的机会,只不过不是让他回国来休息一段时间,而是让他来回国给另外一些大人物做工作汇报!

简直糟糕透顶了!万逸夫能够在外勤一行干上16年而没有失手的主要原因是他一直保持低调,即使是在没有执行任务的时候,他也只与自己的上级进行单线联系。而且,他在成为了一名外勤特工之后,就从没有去过军情局一次!这让上校自己都觉得有点不可想象,他每年领着军情局150万的薪水,却从没有踏进那个大门一次!当然,特工并不需要太多特殊的工具,大部分的工具在普通的市场上,或者是黑市上都能够买到,当然,他也绝对不相信007那样的特工真实存在过,如果哪个特工都需要依靠那些先进,但是同时又非常不可靠的新玩意来完成任务的话,那么还不如让技术研究人员去刺探情报好了!而这次,上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