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部分 (第2/4页)

战争初期,日本不守战争准则,大肆屠杀平民,以及放下武器的军人,都遭到了世界各国的谴责,但是在这么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中,和平力量的谴责是不可能起到多大作用的,也根本无法阻止日本人继续违反战争法则,更无法挽救千千万万战争中的难民!根据战后资料统计,在日本占领期间,东南亚,朝鲜半岛的平民伤亡达到了1500万左右。这还是个非常保守的估计,如果按照中国公布的数字来看的话,日本占领区内的军民损失数量达到了3500万以上,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手无寸铁的平民!

随着战争的进行,中国必然会发动战略反攻,而当中国开始战略反攻时,中国这种“不收”俘虏的作战方法,立即遭到了众多国家的谴责,当然,声音最大的出了日本之外,就是欧洲了。而欧洲的谴责理由很简单,中国根本就无视人道主义法则,没有价值的在增加战争的伤亡!

当然,“不收俘虏”这条不成文的规矩并不是由中国政府订下的,而是部队在战斗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特别是在吕宋岛一战中,中国军队蒙受了巨大的伤亡,其中至少40%以上的伤亡是在接收日本俘虏中产生的。日本人即不愿意投降,而且还都为自己准备了一枚“光荣”雷,那么中国为什么要收俘虏?

宫古岛打得之惨烈,谁都没有预料到。部队从一开始,就已经决定不收俘虏了,因为那些日本俘虏直接威胁到了战士的安全,还收俘虏的话,那不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了吗?而且,首批参战的部队几乎都参加了吕宋岛登陆作战,或者在朝鲜半岛,以及马来半岛上与日本军队交过手,部队中哪位士兵没有自己的战友,朋友,亲人倒在日本人的枪口下?而当他们看到日本军人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复仇,而并不是优待俘虏!中国陆军也在2035年撤消了营一级以下部队的政委,这种从底层开始的行动,根本就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对于部队自发的行动,军委并没有过多的干预,而这也出于多种考虑。首先是部队士气的问题,仗打了这么久,中国军队一直打得很惨烈,特别是在朝鲜半岛与吕宋岛的地面战斗中,地面部队的伤亡很大,如果还要压抑军队的情绪,那对士气的负面影响将非常大。其次,就是要摧毁日本的战争意志,特别是日本军队的斗志。仗打到现在,中国已经占有了明显的优势,不但从军队素质上,直到军队的兵力上,中国都占有绝对的优势,所以要想尽快结束战争,最好的办法就是摧毁日本的战斗意志,让日本人明白,再战斗下去,对他们没有半点好处。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要以此来探明欧洲与美国的态度。战争本来就是残酷的,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酷,所以只有用残酷的手段去赢得战争,那么自然就避免不了损失了!

不管怎么样,中国军队在宫古岛一战中表现出来的威猛之势立即得到了所有国家的重视,中国手里拥有这么一支军队,就已经赢定了。而在这一情况下,以欧洲为首的,那些支持日本的国家自然要考虑到这场战争产生的影响,如果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立了威,那么以后还有谁敢在中国身边制造麻烦?到时候,这世界上还不是中国说了算,所以,现在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压下中国的气势,为战后世界的平衡而努力!

20日,欧洲特使,前德国总理乘专机到了北京。而这次,欧洲人并不是秘密访问北京,而是在这之前做了大肆的宣传,并且一再声明,反对中国这种不顾人道主义原则的战争行为,并且从一开始,欧洲政府就摆明了自己的态度,要中国注意战争产生的影响,减少战争的附带伤亡,不要产生太大的破坏!

欧洲人的态度是强硬的,其得到加强的地中海舰队已经到达了苏伊士运河附近,随时准备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红海。而中国印度洋战区的主力舰队也进入了红海,摆出了将欧洲舰队阻截在苏伊士运河的架势来,甚至连埃及都进入了3级战备状态,所有军队都回归建制,随时准备打仗了!

中东地区局势骤然紧张了起来,战争即将扩大的消息传遍了整个世界。但是就在这时候,中欧最高领导人进行了一次秘密的电话会议,接着,汪明筌着急了军政高级官员,开始商讨对待欧洲的态度了。会议是在太行山下的战略指挥中心召开的,此时欧洲特使乘坐的飞机正经过乌克兰上空,还要6个小时才能够到达北京。

会议室内一偏沉寂,所有人都心事憧憧的样子。开始,汪明筌才介绍了他与欧洲总统的通话内容,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双方都表达了和平的希望,并且不希望战争扩大,以此缓和双方之间紧张的关系。而林娜也介绍了她与欧洲政府总理之间的电话会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