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部分 (第1/4页)

为此,两国的潜艇都花了不少的时间,因为它们都得担心对方在附近还埋伏有执行反潜任务的潜艇,所以在选择阵地上,花了不少的时间。而这也是双方水面舰队没有能够及时发现潜艇威胁的主要原因。

在日本潜艇发射鱼雷攻击中国的水面战舰的时候,中国的核潜艇也开始行动了。

两艘承担打击日本战列舰的核潜艇都选择使用650毫米重型鱼雷,因为根据以前的作战经验,只有这种鱼雷才能够对日本的战列舰构成一点威胁,而且还必须要命中要害部位,才能够击穿日本战列舰的水下装甲!而两艘潜艇各进行了两次鱼雷齐射,每次齐射发射5条鱼雷,各对付一个目标。而潜艇上的综合作战系统能够支持6条鱼雷攻击6个目标。所以,在第二次齐射的时候,采用的都是惯性导航,由潜艇上的人员控制手动控制鱼雷,最后才由火控系统操作鱼雷攻击。而攻击方式都选择了尾流自导式,因为,只有准确的命中对方战列舰的推进系统,才能够造成最大的伤害,而这也是日本战列舰上最为脆弱的地方!

日本的潜艇就没有这么好运了。因为日本都是AIP常规潜艇,排水量在3500吨左右,无法装备650毫米大口径鱼雷,只能使用533毫米反舰鱼雷。虽然这种鱼雷的战斗部要小很多,但是相应的,中国战列舰的水下防御能力也弱了很多。同时,日本潜艇都只有4个鱼雷发射管,出了要留一发自卫用的鱼雷之外,每艘潜艇一次只能够发射3条鱼雷进行攻击!而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日本潜艇的攻击效果!

可以说,双方潜艇在这个时候参加战斗,是这场海战中最大的变数。不要说席林少将在这之前没有考虑到日本潜艇的威胁,就连皮定均中将也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因为自开战之后,日本潜艇的活动就不是很明显。同时,中国舰队本身也配备了强大的反潜与潜艇兵力,自然不是很担心日本潜艇的挑战。同样的,日本方面也缺乏这样的考虑,因为此时大量的中国攻击型核潜艇在日本的海上交通线上活动,所以日本判断中国不会在这场海战中投入太多的潜艇兵力,自然也就难以考虑到这方面的威胁了!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双方在这个时候都缺乏有效的反潜力量。水面反潜战舰的航速问题前面已经介绍过了。而在激烈的海空大战中,航空反潜兵力也难以发挥多大的作用,除非冒着被对方战斗机击落的危险,不然没有一位舰队指挥官会让反潜飞机执行前沿反潜巡逻任务的。另外因为通信系统还没有完全恢复,所以双方在指挥潜艇作战方面都存在着不小的难度,在很多时候,潜艇是单独行动的,所以,也很难让潜艇配合水面舰队行动。而这,也直接为双方的潜艇提供了发挥威力的机会!

11月7日12点10分,中日战列舰舰队分别遭受到了对方潜艇的袭击。在这轮潜艇攻击中,双方舰队的损失都非常惨重!

中国战列舰支队中的两艘战列舰都至少挨了3条鱼雷,其中受损最重的“洪泽湖”号战列舰的航速立即下降到了12节,同时进水速度达到了每分钟1200吨,这已经超过了战列舰上排水系统每分钟800吨的排水能力。而“鄱阳湖”号也好不到哪里去,短短的数分钟之内,舰体就倾斜了12度,战舰上的所有主炮都失去了作战能力!

可以看出来,“太湖”级战列舰的水下装甲系统确实存在着巨大的问题,其中击中“洪泽湖”好舯部的一条鱼雷严重的破坏了战列舰上的A动力舱,同时导致B动力舱进水。最终迫使战列舰上的一座核反应堆停机。同时,艉部挨的一条鱼雷让战列舰的4根主推进轴中的两根遭到了严重破坏,战列舰失去了至少一半的动力,加上进水严重,舰长不得不下令放慢速度,以控制进水速度!

几乎同时,日本的四艘战列舰也遭受到了打击。但是,中国的核潜艇艇长考虑掉了一个问题,尾流自导鱼雷的末段自导系统,将主动的竟鱼雷的命中点向前移动,以准确的打击战舰的舯部,造成最大的破坏。但是,日本战列舰的舯部装甲防御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换句话说,这两艘负担攻击日本战列舰的核潜艇都没有获得战果,那20条鱼雷,只是让日本的战列舰将速度降低到了50节,在日本战列舰的防鱼雷装甲防御带上留下了几个没有洞穿的窟窿。而攻击巡洋舰的两艘核潜艇的战绩还不错,至少命中了4艘巡洋舰,其中两艘巡洋舰在10分钟不到之内就沉没了,而另外两艘巡洋舰被迫撤出了战斗,但是后来也很快被潜艇击沉。

因为双方负责为舰队提供反潜掩护的潜艇此时都发现了对方发动攻击的潜艇,所以双方的潜艇攻击也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