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部分 (第1/4页)

当中国准备在外交上对印度来一次围剿的时候,在前线指挥部队撤退的奇拉维甚至没有意识到印度即将陷入一场四面楚歌的景况之中,也没有将多少精力放到去保护那处秘密仓库。而是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到了撤退工作上来!

其实,奇拉维在知道那里储备有化学武器之后,已经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也很想去帮助在那里艰苦支撑的部队,但是他却是有心无力,根本没有办法做到这点。现在,就算最近的部队距离那处仓库也有50公里左右,而中间是空降16军严密防守的地带,不要说50公里,救援部队能够前进5公里而不受到打击,就算是万幸的事了。而且,现在印度空军几乎无法到达这一战区来,就算是想摧毁那处仓库,来消灭证据,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奇拉维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只有下令防守那处地方的印度军队快速的销毁那些化学武器,如果有必要的话,炸毁仓库都可以。除此之外,奇拉维已经想不到别的办法了!

当奇拉维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到突围工作上来的时候,他已经做出了一个非常痛苦的决定,将第一集团军留下来为别的部队断后,也就是说,他准备放弃自己最心爱的部队,用第一集团军的牺牲,来换取另外80万军队的胜利!但是,他这么做,能够起到多少效果呢?

从整条战线上来看,如果印度军团全体突围的话,恐怕最后一支部队都跑不了。现在印度军队连交通工具都不多了,而要想跑过39军的追击,同时还要面对20军的反击,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只要中国志愿军一发力,来几次穿插突击,将撤退的印度军队切割成几部分,再一个个的包围歼灭,那这100万官兵算是葬送在这里了。所以,在撤退的时候,必须要有部队留下来断后,为别的突围军队创造时间!

按照奇拉维的估计,承担断后工作的部队至少要在防御阵地上拖住中国进攻部队2天以上的时间,而能够完成这个任务的部队并不多。要想指望那些二流部队能够抵挡39军的进攻2天,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使是让第一集团军来完成这个任务,也有相当大的难度。所以,奇拉维只有将第一集团军留下来,用他们的牺牲来换取别的部队的希望。而且,他还不能采取一味的防守来争取时间,必须要通过反冲击,来打乱中国军队的进攻步伐!

按照奇拉维的计划,第三,四两个集团军的残部集合起来的20万部队将在突围的前线承担最主要的突击任务。而这支部队将对比卡内尔发动重点突击,而且是不计伤亡的进攻。情况很明显,如果不拿下比卡内尔,获得那里的物资的话,即使他们从边缘地带突破了中国军队的防线,他们也跑不远。而在这里的空降16军完全可以依靠丰富的物资,对突围的军队发动致命的打击。如果真变成了这样,即使部队能够突围出去,恐怕也是躺着出去的多,站着出去的少吧!而为了让突围的希望更大,奇拉维另外组织了20万的预备队,现在他已经管不得伤亡有多大了,只要能够拿下比卡内尔,就算耗光这40万部队,那也值得!

而在后方,将由第一集团军对20军进行保卫的2个军承担阵地防御工作。他们将在20军东面构筑一道长250公里,纵深25公里,有5道防御线的巨大的防御阵地。而左面突击群将向中国志愿军39军的右翼发动反冲击,争取尽可能多的牵制住39军的兵力,延缓39军的进攻步伐。而右面的突击集群将在绕过39军之后,对39军身后的补给线,以及由巴基斯坦军队防御的阵地发动冲击。如果能够破坏39军的补给线,或者是威胁到39军的补给线的话,就将极大的影响到中国志愿军的进攻计划,也就为突围的部队创造出了机会!

按理来讲,奇拉维制订的这个突围计划是比较合理的,如果真能够施展开来的话,必然会对志愿军的进攻造成巨大的威胁。但是,奇拉维没有注意到,在右面突击群的旁边,一直有一支小规模的志愿军部队在打游击。如果他能够对这支志愿军部队提高注意的话,也许他会派一到两个师的兵力去牵制住这支部队。但是,这支志愿军部队的规模太小了,还不到3000人,所以奇拉维一点都没有考虑到要先对付这支部队。而正是这个小小的错误,让奇拉维后悔终身。但是后悔有用吗?如果有用的话,恐怕历史得改写无数次了!

现在,部队已经出发2个小时了,第一集团军的官兵知道自己将承担起断后工作的时候,都已经知道现在他们踏上的是一条无法回头的路。但是,这支跟随奇拉维战斗的部队的素质远远的超过了别的印度军队,即使知道现在他们走上的是一条死亡之路,但是也没有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