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部分 (第1/4页)

需要时间来摸索新的作战方式。所以,在短时间之内,志愿飞行队是很难再次投入到战场上来的。而将为中国志愿军提供一次巨大的机会!

现在,战场上的局势是瞬息万变,甚至连美国的侦察技术都有点跟不上战争发展的步伐了,但是哈维斯清楚的感觉到,中国新一轮猛烈的进攻即将开始了。

因为美国志愿飞行队暂时无法大规模的投入到战斗中去,而零碎的使用这些力量的话,根本就不能对战场起到多大的帮助作用,甚至会因为持续不断的消耗,让第一批美国志愿飞行队成为了送给中国的礼物,所以,中国志愿军绝对不会放弃这次的机会,在美国更大规模介入战争之前,迅速的锁定战争的胜局,结束这场对中国来讲,消耗甚大的战争。

通过一个多月的观察,哈维斯发现,对面的那名中国上将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军人,而且,现在他手里已经有了这位中国上将的部分资料。而在了解到是一位55岁的中国将军在指挥战斗,而不是前几次,都由年轻将军来指挥战斗那样的情况之后,哈维斯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因为要从一位稳重的将军手中将胜利拉回来,这是很困难的事情。通过这一个月的观察,哈维斯也摸清了这位中国将军的作战方法。

可以说,许常青上将是非常稳重的,哈维斯非常清楚的感受到了这点。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这位中国上将总会在最有利的时候,发动最关键的一击,以此用最小的代价换取到最大的利益。而且,在他指挥的进攻之中,所有的进攻准备都做得很充分,即使战斗开始之前,还有的工作没有到位,他也总会在战斗期间将所有工作安排到位,而这样一来,留给对手的反击机会就少之又少,很多时候,甚至抓不住他的漏洞!而在取得战果之后,这位中国上将并不会急于扩大战果,而是要先稳定住战场,把自己的战果保护好,再发动下一轮进攻。而这样的将军是非常适合打硬仗的,所以,要想从他的手中将局面挽救回来,这就更困难了。

在出了稳重之外,这位中国上将还能够非常准确的把握住战场上的机会。上次,印度陆军因为调动而出现的漏洞,就被他准确及时的把握住了,并且以一次漂亮的穿插作战,彻底的粉碎了印度第一道防线上的部队,甚至全歼了第八集团军,最后只有不到2万名第八集团军的印度官兵逃了出来,这对印度军队的打击是非常严重的,导致现在在整条战线上,印度军队都面临着不敢与志愿军正面对抗的尴尬境地。

所以,不管是从哪一个方面来看,这位中国上将都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指挥官。当然,哈维斯对中国能够出这么多优秀的指挥官感到惊讶。在前面,他已经了解了指挥台湾解放战争的罗开上将,中国的三军总参谋长周国辉上将,而现在又多出了一名许常青上将来。这样的优秀高级指挥官,对很多国家来说,不要说几名,就算是有一个,都能够为这个国家提供巨大的帮助了。当然,在惊叹中国能够出现这么多的高级指挥官的同时,哈维斯是不会忘记他的职责的。

现在,由于一次贸然的行动,再次给中国志愿军创造了机会,这位中国上将能够放过这样的机会吗?连哈维斯都不敢相信,如果对面的那位指挥官错过了这样的机会,他还能够在将星云集的中国军队中坐在现在的位置上?

很显然,对方绝对会把握住这次的机会,来扩大战场上的优势,甚至以此来胁迫美国放弃对印度的援助。虽然,哈维斯看得很清楚对方即将发动反击,而且印度军事当局也肯听他的意见了,但是现在印度的整条战线上都有问题,而要让哈维斯确定中国志愿军将从什么地方下手,这也太为难这位美国将军了!

感到无奈之际,哈维斯上将只有向印度军方发出了警告,要他们随时小心中国可能出现的新一轮进攻,但是要想在这么漫长的战线上防守好每一处地方,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处处都防,就等于处处都没有防。而要保证战线的稳定,就必须要具备有大量的高素质的预备队,而比起中国志愿军来讲,不要说预备队,大概根本就没有几支印度军队能够与中国志愿军一较高下吧!

巴基斯坦,志愿军总部。

此时,许常青正如同哈维斯所预料的一样,已经发出了进攻命令,只是,他并没有选择几个突破点,而是在印度的战线上选择了一处重要的突击地点,并且在别的地区展开了配合以辅助性的进攻,来牵制印度的主力部队。

其实,进攻与防守一样,仍然需要保证充足的预备队,这样才能够在打开缺口之后,将预备队迅速的投入到战场上去,扩大突破口,并且保证后面能够迅速的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