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 (第1/4页)

战斗机飞行员,是最有可能当上王牌的防空大队的飞行员。

在飞行员中,霍坤却并没有那么的幸运了,因为他比别人晚了一步,这让他有点狠自己怎么没有早两年从娘胎里爬出来。当霍坤从培训大队出来的时候,台海战争即将爆发,而等他熟悉了比空军学院中先进得多的Su…27战斗机的时候,台湾空军已经被消灭得差不多了。在这之前的作战行动中,他更多的时间是在学习怎么进行大机群空战,怎么熟练大编队飞行以及怎么规避地面防空力量。而到现在,他的击坠记录还是零,是他们大队中少有的“光板”飞行员。

而作为千百个“菜鸟”飞行员中的一名,霍坤又是相当幸运的,因为他所在的大队已经是空军中战果最多的一个大队了,甚至拿到世界范围来讲,他们大队也已经相当的出名了。可以说,台海一战不但打响了中国空军的名声,也顺带让这个产生了15名望百,3名双料王牌,并且有二战之后击坠数量最高的王牌——杜冰峰大校(才被晋升,已经是大队长)做为领头羊。而在这么一个强大的集体中,霍坤能够得到比别人更多的经验,而其从一只雏鹰成长为羽翼丰满的雄鹰所用的时间也将更短,即使平时被那些空中“老油条”们教训得体无完肤,霍坤仍然觉得自己非常的幸运。

最为幸运的是,霍坤一进大队,就做了杜冰峰大队长的僚机,虽然他只是三机战术中最不起眼的那一个,但是能够与第一王牌杜冰峰大校搭档合作,恐怕就算那些“老油条”们也不会在意被分到个什么角色吧!

在这次的行动中,杜冰峰率领的这个大队的任务就是迎战为日本舰队护航的战斗机,为后面紧跟着的攻击机部队杀出一条血路出来。也许,从这次行动的作战方式上来看,很有点像二战中日本与美国航母舰队在太平洋上的那几次战斗。虽然行动的方式很相似,但是其在本质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是在交战方式上。从越南战争中,美国开始普及中程空空导弹,到海湾战争,中程空空导弹已经取代了格斗导弹作为空战核心武器的地位。随后,在另外几场强度并不高的局部战争中,中、远程空空导弹已经成为了空战中最重要的武器,其击落数量以及超过了总数量的80%。而随着导弹技术的进步,现代化的空战几乎到了一击毙命的地步,一般的飞行员在双方的第一轮交战中已经成为了那些王牌战机上的击坠标志。而作为战斗机的操作员,在无人战斗机得到普及之前,他们的主要任务已经不再如同过去的那些“骑士”般的飞行员一样,需要有高超的个人技术,而是更注重整体的配合,以及对电子技术,远程空战等系统工程方面的能力了。

其次就是在空战战场的性质上。二战中的舰队攻防战中,拦截战斗机与舰队本身的防空火力并没有多少配合,而且还是相互冲突的,其中就不有不少的拦截战斗机是被自己舰队的防空火力给打下来的。而在现代化的海战中,虽然空中力量仍然是主力,但是舰队本身的防空火力,特别是远程防空网已经与防空战斗机本身严密的结合了起来。其实这也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得以实现的,但是在真正的操作上,还存在着很大的难度。

而最为主要的是,这次双方都没有航母,所有参加进攻的战斗机都是以后方的空军基地为依托的,所以,这让空战变得稍微简单了点,也更加的直接了。交战地点几乎位于双方航程的中点上,即使使用的都是重型战斗机,都有很大的航程,但是当双方交手之后,机内携带的燃料已经不会给他们太多格斗的机会,胜败也就在第一波的攻击中。而在双方战斗机之间的决斗结束之后,谁也没有多余的力量投入另外的防空战斗机,因为基地确实是太远了,基地中能够容纳的战斗机数量也是有限的。因此,这场战斗的天平已经开始向中国这一方倾斜了。

比起地面战来,空战更加注重的是主动权,是看谁先发动攻击,而不是防御的一方占有天然的优势,这也是空军更具有攻击性,本身就是攻击性为主的军种的最大原因,如果要让空军进行防御,那么吃亏的永远是没有掌握主动权的那一方。

这场空战一开始,双方也严格的遵从了这个最基本的原理,都想抢先发动第一轮攻击。但是设想永远只是设想,要想将计划变成事实,还需要物资作为基础。而在现代化的空战中,更看重的是武器装备的质量,用只有格斗导弹的战机部队,是永远无法战胜那些拥有中、远距离空空导弹的战机的。而在双方的这一轮交手之中,这个物资基础显得更加的重要。

作为放手的一方,日本战斗机群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