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部分 (第2/4页)

因为核潜艇属于战略武器,不可能出口!当然,中国的常规潜艇都有这么优秀的表现,那谁都不会怀疑中国核潜艇的能力了!而这一战,正是为中国核潜艇扬威的一战!

比起潜艇的隐蔽,在暗中消灭敌人的战法不一样,战列舰可以用“轰轰烈烈”来形容其作战的方式,而这也是战列舰发展的历程!

战列舰是大舰巨炮主义诞生的产物。当海军进入蒸汽时代之后,铁甲舰,即战列舰的前身就成为了海军的主力战舰,而当英国建造“无畏”舰之后,现代化的战列舰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并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达到了其生命的顶峰!

二战中,随着航母与海军航空兵的出现,战列舰慢慢的走下了历史舞台的顶点,充当起了航母贴身保镖的角色,其最后的辉煌,只是在海湾战争中,用其406毫米主炮对伊拉克的岸上基地进行了壮烈,而又猛烈的炮击。虽然,这是前战列舰时代的最后一次辉煌的表演,但是,正是这次表演,为战列舰获得新生奠定了基础!

从海战的发展历史上来看,谁掌握了速度与火力打击距离,那么谁就掌握了胜利。在航母出现之前,所有国家都在竭力提高战列舰的速度,以及火炮的射击距离,因为这是当时唯一的办法!但是,随着飞机参战,战列舰上的巨炮,就永远的落伍了。以当时的技术水平,不管火炮再怎么发展,都无法超越飞机的速度与投掷距离。因此,战列舰的没落,其实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火炮技术也得到了非常巨大的提高,特别是随着电磁炮,以及各种增程弹药的发展,更是让火炮焕发了第二春,而这正是战列舰重新崛起的主要动力!通过使用外大气层轨道技术,以及电磁炮,中国研制的太湖级战列舰的主炮射程已经提高到了450公里以上。虽然,这种距离比起飞机与导弹来讲,仍然很近,但是此时战列舰的主要作用,并不是在海战中使用,而是用于对地攻击!

随着世界势力的分化越来越明显,各大国在准备大洋上的海战的同时,还都必须要面对在濒海地区的战斗,而由海到陆的战斗,成为了海军最主要的任务之一。要知道,现在世界上70%的人口集中在距离海岸线200公里的陆地上,全球经济的85%都集中在这一区域,所以,由海到陆的战术,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在第二次马岛战争中,欧洲联合舰队缺乏有效的,低廉的,而且能够随时提供的对地打击手段暴露得非常明显。当时,出了战机之外,欧洲舰队的100毫米,114毫米,127毫米舰炮均无法对阿根廷的地面目标构成多的威胁。而舰载战斗机,或者说是战术战斗机所能够携带的弹药也有很大的限制,根本就无法使用重型钻地炸弹,也就无法对付阿根廷的地下目标。所以,在战争结束之后,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在努力开发廉价的,而且高效率的地地打击武器!

美国选择的是研制小直径炸弹,利用弹药技术的提高,来增强小口径炸弹(炸弹的口径与火炮的口径不一样,这种口径是以重量为计算单位的)的威力,增强海军航空兵与空军的对地打击力量。而中国却并没有走这条路,因为中国经历过的战争更多,特别是在南海战争,台湾解放军战争,以及对印度的战争中,都严重的体现出了舰队的对地打击能力薄弱这一问题。而且,在很多时候,根本就不能保证制空权,没有制空权,那么空军很难承担起对地打击任务。再说,在已经越来越迅速的现代化战争中,空军的支援存在不及时的问题,特别是在战斗激烈的时候,空军很难及时的为地面部队提供支援!最主要的是,发展新型弹药的耗费很大,一枚小口径炸弹的价格近10万,而一枚炮弹才多少?从长远效益上来看,中国选择了发展一级专职对地打击的战列舰!

当然,此时的战列舰,已经不同于二战时期的战列舰了!经过好几年的论证,原先计划的太湖级战列舰几乎完全变了个样,主要武器仍然是3座3联装,9门460毫米电磁炮。但是,电磁炮的技术直到2015年才成熟,而中国是从2018年开始生产这种电磁炮的,正式列装是在2019年,在这之前,都是使用的电热化学炮,发射外大气层火箭增程弹的最大射程只有250公里左右。而后来,为了增强战列舰本身的生存能力,又加上了一套区域防空导弹系统,并且为战列舰装上了5座激光反导系统,12门速射反导炮,以及大量的近程反导导弹!

从这些装备上来看,其实这仍然没有摆脱二战战列舰的模式与使用用途,只是,所有武器都换了个样,显得非常现代化了。经过这些改进之后,太湖级不但能够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