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抓住治病关键,就能以不变应万病

事实上,病症虽然千变万化,病名也千奇百怪,但下面这些东西是固定不变的:

1。无论什么病,都是发生在我们的身体上;

2。身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最主要的零件就是五脏六腑。脏腑互为表里,又可以简化成肝和胆、心和小肠、脾和胃、肺和大肠、肾和膀胱、心包和三焦这六对组合。它们再通过所属经络影响其从属的类别部分,比如肝主筋,肾主骨。

3。血气是身体的能量系统,通过十四条经络(五脏六腑本经+任脉、督脉)主干道,维持并推动五脏六腑和身体其他部分的运转。

基于以上三点,我们可以看到,中医采取的是整体思辨、化繁为简的医治方法。绝大多数慢性病都可以从五脏六腑和经络血气的角度进行调治。

破除万病的三*

1。倒推法

用倒推的方法将症状一步一步归类到五脏和血气。比如,有的女士月经延迟、量少,甚至闭经,最容易想到的原因是血气不足。再往下推,脾胃是化生血气的源头,所以可以推论到脾虚。那么,健脾胃就是主要思路。

一个人有油脂性脱发是因为油脂从头皮渗出,污染了发根,导致头发脱落。这说明是他的油脂代谢出了问题,而油脂代谢是由胆汁完成的,胆汁又是由肝脏分泌的,所以应当从疏肝利胆这方面进行调治。

有的朋友常常手脚冰凉,这说明两点:血气不足和血气下行不畅。因此,养血气和引血下行就是这种人的调治思路。

2。关联法

一种疾病通常会表现出多种症状。我们要把各种症状联系起来,先对照经络图看看不适感在哪条经络上,再结合社会环境、精神状态、脾气个性、气候变化、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一起分析,线索就会越来越清晰,这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

比如头痛,按经络图查找,如果疼痛部位在胆经上,那就要考虑疏肝利胆。

有脚气的朋友查看经络图时,如果发现炎症部位正是胃经末端,那就说明您胃经气血湿浊多,渗出来滋生了病菌,因此健脾胃、除湿浊可作为治疗的思路。

推腹时,您如果发现痛点在脾经上,那么在耐心推腹、揉散痛点的同时,您还应该按摩腿上的脾经,帮助打通瘀滞。

再比如,天气一冷就感冒,说明您阳虚不能御寒,养血气是关键;咳嗽气短,是因为肺热及肾不纳气,泄肺补肾就是治疗思路。

至于鼻炎,如中里巴人老师所说,“不能怪鼻子”,跳开鼻子看问题就容易找到答案。比如您还怕冷,说明体内寒气重,蕴积在肺,所以总流鼻涕。而《黄帝内经》上说“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因此肺部有寒气也只是表象,这种怕冷型鼻炎的真正根源在于肾气不足。

除了有不适的感觉,身体还会提供大量的信号给您,把它们联系起来,就能找到调治方法。

3。养血清血法

如果用了以上两个方案,您仍然无法找到调养的思路,那么还有这最保险的一招——养血清血法。踏踏实实把血气养足,同时利用推腹法、膀胱经刮痧和取嚏法等排除三浊,就能使血气变得清洁。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五章 养生有术,心想事成(2)

从内部的五脏六腑和骨髓经脉,到外部的皮肤、毛发和角质、指甲,它们都依赖于血气的润养。有了干净充足的血气,身体这架智慧的机器自然会修补从前的漏洞,而且非常聪明地按着由内而外、由重要到次要的顺序进行。

如果有些新的症状在您调养休息一段时间后还会出现,不要担心,这是血气增长以后的排病反应,是身体在自我修复,偿还以前欠的账。

血气有没有增长,可以通过精力是否提升、头脑是否更清晰,牙龈和嘴唇的血色、指甲月牙、毛发光泽度、耳廓圆润度、面色进行判断。

得了不熟悉的疾病或者有不适的感觉,就像一个厨师要用陌生的食材来烹饪,心里有些茫然是正常的。这时您不要慌,细心观察,思路自然就会渐渐清晰了。

每类食物都有各自的做法。先看食材是肉类、禽类、水产还是蔬菜;再看它的纤维粗细,以考虑火候长短;最后看它气味是否腥臊,决定是否用酒和辣椒,是清蒸还是红烧……

治病调养也是这样。如果想得太复杂,我们常常会头昏脑胀,迷失在散乱的表面现象里,不知所措。要是能按照上面的方法化繁为简,就能跳出现象抓住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