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 (第2/4页)

过家里有秀才参加乡试的人家都来了,一些好事者也聚在这里,七嘴八舌的说着奉化县是否有人中举的事,前几科,奉化县已经许多年没有人中举了,因而不少人为之惋惜,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宁波的学霸都聚在鄞县,而浙江的学霸多在杭州,一年录取的举人只有这么多,奉化在浙江诸县之中实在是不太起眼。

好在大家今年颇有一些希望,毕竟今年的院试案首出在奉化,而且此人还是小三元,既然能打败宁波诸县的对手,料来能中个举人并不难吧。

许多士绅们都聚在衙门,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对于本县这个神童,大家还是赞誉有加的,王县令闲暇的时候,也泡了盏茶来闲坐,这既显得自己平易近人,又可表示自己关心读书人,何况若果真多了几个举子,这个教化之功也是可以大书特书的。

因为只是闲聊,所以也没这么多规矩,在座的都是乡绅耄老,王县令也不好拿架子。

这王县令却是发现,叶家居然没一个人来,那叶老太公不来凑这个热闹吗?就算身体不便,也该打发一个子弟来才是,上次在县里,不是恰好撞到了叶家的那个什么老三,看上去虽然不是很精干,却还算是知礼的,难道他也不来?

王县令呷了口茶,不露声色道:“今儿所有人都齐了,怎的唯独不见正主?”

他说正主,当然指的是这一次中举希望最大的叶家。

王县令这么一提醒,许多人都是疑惑,一开始大家来的时候,都以为叶家肯定只是来迟,方才聊得热络,也就没往心里去,现在经由王县令提醒,这才想了起来,是啊,叶家的人怎么没来,我们这些无干的人都来凑趣,他们不来一个人等消息,有点说不过去吧。

倒是也有一个河西的士绅道:“据说是叶太公收到了一封他族弟的信,信里的内容嘛……”

王县令心里咯噔一下,感觉有些不妙:“噢,是张乡贤,你但说无妨。”

这姓张的士绅便抿嘴笑了笑:“其实我也只是听到一些闲言碎语,本来也不以为意,只因为是有人背后嚼舌根,不过现在细细思来,却又觉得……叶太公收了杭州叶家的来信,说是叶家父子无一上榜,而且还言之凿凿,叶太公历来是对那位杭州叶家的族弟推崇备至的,还说是救命恩人,他说的话准不会有错……”

众人哗然,叶景落榜了是情有可原,可是堂堂宁波案首,居然也落榜了?

王县令心思细腻,发现了一些不妥之处:“按理来说,放榜是在四月二十一的吉时,一旦放榜,急递铺就会快马加鞭送来,今儿是二十三,大抵不出岔子,这榜就要送来了,何以他那族弟的书信,竟比急递铺还快?”

这……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二章:报喜(第九更求月票)

大家便开始众说纷纭起来,有的说:“这消息只怕不可尽信,难道杭州叶家,还能提早得知消息吗?”

也有人摇头:“若是如此,叶太公何以不见踪影,他平时见了人便说自己有个案首的孙儿,巴不得尾巴翘到天上去……”

说到此处,众人轰然而笑。

王县令也不由莞尔。

这人便觉得自己话有些过头,忙是改口:“巴不得广而告之,就怕别人不晓得,今天这样的日子,他便是病倒了,抬也要抬来;现在人不来,必定是确信消息属实。”

众人觉得有理,无论叶家是通过什么渠道,可是事有反常即为妖啊。

王县令便开始郁闷了,很惆怅啊,本来他是很欣赏叶春秋的,若是这一次叶春秋中了举,十三岁的少年中举本来就是稀罕事,肯定要传遍杭州,自己这个父母官也是与有荣焉,而且很欣赏他,也给了他不少帮助,虽然不图什么回报,可是官场上施了人恩典,将来这人有出息,总算是多了一条路不是?现在倒好,这一次马失前蹄了。

其他人也纷纷热烈讨论,各有自己的看法。

正在这时,外头有差役急匆匆进来:“大人,大人,急递铺,急递铺送来喜报,喜报……”

呼……

有喜报,却不知中的是哪家。

所有人几乎都不自觉的豁然而起,王县令当先出去,果然看到急递铺的驿丁背着竹筒来,高声道:“恭喜,恭喜叶春秋老爷高中浙江布政使乡试解元,名列第一。恭喜叶景老爷高中浙江布政使乡试,名列第三;呼……呼……除此之外,还有提学官的旌表,叶老太公教化有方,一门二举人,震惊浙江诸府县,即令奉化县造石坊,以彰显其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