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部分 (第1/4页)

不同于一般骑兵,步卒所着的两档铠,那种铠甲黑沉沉的就算日光一晒也不反光,而马上骑兵胸前两块铁片,就如镜子一般,夺目生辉。赵全庭一眼瞧出只有明光铠才可以达到如此效果。

人身上的铠甲也就罢了,马上身上亦是披着具装,也就是马铠,从前看去铁制护马头的面帘,护马颈鸡颈,以及沉沉甲叶堆叠的当胸,至于马身甲;搭后;寄生也是一应俱全。

从人到马好似披着铁皮小山,赵全庭身上四处冒汗,心道这就是和大隋二十年之力,重金打造的幽州铁骑吗?

不同一般骑兵踏地时,轰隆隆之声,这幽州铁骑每一步踏下,立如千钧,马足皆是清一色地压盖在具装之下,仿佛地就要被压塌了一般。

而且冲击而来时,赵全庭看出对方战马也远一般的突厥马高大。

番骑的突厥马一贯较矮,体高最多到人胸腹这里,但胜在耐长,隋军平日所骑乘的多是焉耆马,此马北地牧场皆有,整个大隋有十万匹以上,体高比突厥马略高,善于奔驰。而对方骑兵的战马,则是清一色的高头大马,几乎接近人高。这般大马只有辽东才有,否则不可能负重驮动如此人马身上的坚铠。

赵全庭一咬牙,当即知道失算了,当下他持剑言道:“听我命令,任何人敢随意放箭者,斩!”

前方弩手弓手听了皆是稳下心神来,对方具装甲骑越逼越近,已趋近至百步了,这正好是弩弓杀伤射程,但是赵全庭牙咬得紧紧的丝毫不动,狠狠地盯着前方。

七十步,对方马上骑兵纷纷搭弓,随意朝着上谷郡兵一轮箭射,乃是陷阵骑射。

前方没有覆甲的弩手弓手遭此箭射,顿时二三十人负伤,但因为赵全庭的严令,没有一人射箭。

五十步,对方重骑射过一轮后,将弓往身旁一丢,平端起丈许马槊直指着前方。

赵全庭这时大吼:“射马!”

挽弓当挽强,射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骑兵若冲阵,没有覆甲的战马无疑是最好最大的目标,一旦高速奔驰战马受伤扑跌,骑兵只有一个下场,就是啪呲一声被拍在地上,然后被后方己方骑兵踏成肉泥。

但是眼前对方战马乃是披着铠甲重装甲骑,射马有用吗?

强弩给出了答案,弩兵第一排两百支三石强弩,射出了一瀑箭雨。(未完待续。。)

第两百七十五章 铁骑威力

一名教官在学院里和学生讲述什么是骑兵时,突然走到窗户旁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拳突然砰地一声砸在了窗户的玻璃上。

然后这名教官,在全班学生惊讶的目光中,举起自己血淋淋的右手告诉学生,什么是骑兵?鲜血,力量,速度这就是骑兵。

即便是幽州铁骑蹈阵之时,有着重甲覆盖,亦做好了觉悟,先要伤敌先要伤己。

两百强弩,一轮箭雨皆打在了幽州铁骑盔甲之上。

通典记载,唐军装备的臂张弩中三百步,步战用之,马弩中二百步,马战用之。通典中还记载,李世民堪称神箭擅射,张弓射甲,箭可穿七札。而三石弩射五十步,则可透三扎铠甲。但对于重甲之下的幽州铁骑,这是一个矛与盾的问题,但是三石强弩却告诉他们,对重甲一样有杀伤力。

弩箭如蝗,黑漆漆沉甸甸重铠之下的幽州骑兵,遭到强弩打击。马声嘶鸣,箭镞贯入重甲之中,当先以锋矢之阵突入的当先七八重骑,顿时被射得人仰马翻,在之后的二十多骑,人与马皆是中了三四,五六箭不等,但坚持冲锋,还有一骑人和马甚至中了十几箭却依旧向前。

骑兵冲锋,弩手永远只有一轮机会,故而弩手皆是退后,区区只有两百张弩什么三段射,也就免了,弩兵刚退身后的弓手,举起弓微微仰高,对着重骑一轮疾射。

李重九的郡兵,皆是可以开一石半的强弓。甚至还有可开两石强弓的壮士,对于一般骑兵绝对是绰绰有余了。但这一度碰上幽州铁骑。

这一回弓矢却打了折扣,碰上铁甲纷纷失效。当前的幽州骑兵身上马上都插满了更多的箭,却再无一人落马,这简直无法破防。

只有二十步,弓手皆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的看着这一幕。

趴下!

赵全庭已发出号令,无暇计较多余,弓手们皆是按照训练的命令,一并抱头爬在地上,而趴在地上的他们。头上一瞬间无数长矛,直竖而出,他们的脚旁长牌牢牢地扎在地上。

这是步矛与重盾的步兵方阵,幽州骑兵却不敢冲击的势头,待冲至近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