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 (第2/4页)

办企业的事家里知道了,父亲连续打了几个电话来,要他替弟弟尹平介绍个工作。父亲平时是舍不得使用电话的,尹凡给家里装了电话之后,父亲一直很少用,说你又不在阳谷,要是还在阳谷工作,我多打几个电话没关系,可你在外地,外地这个话费可贵了,乡下人哪有那个钱用在说话上?尹凡再三告诉他,只要在河阳市的范围内,这话费都是一样收取的,都属于市话范畴。可父亲却始终不相信,他说,隔那么老远说话,它能不多收你两个钱吗?电信局难道天天学雷锋啊?他的话说得尹凡哭笑不得,只得由他。可现在,父亲这样打电话,无疑是替老二焦急了。父亲在电话里说,我们村也和你们那里一样,在搞什么招商引资,土地圈了一大块出去,讲是乡里要在这里办开发区,老二种的那几亩地被圈进去一半。农活减少了,收入当然也得减少,可家里吃饭的人,嘴巴一张没少。老二和媳妇两个人一天到晚地不高兴,动不动就吵嘴,还拿脸色给你娘看(父亲有意省去自己)。他们说你在外面当了官,把家里就给抛到脑壳后头去了。一点家里的事都不管。你娘说,哪里不管了?老大每次回来都要给家里留下钱的,可你猜老二媳妇怎么说?她说留下钱是留给你们买棺材的,我们又用不到一分钱!你看讲得气人不气人?!父亲从来说话没这么唠叨,这几回电话里总是一讲就收不住,声音里充满一种伤感和无奈。父亲叹气说,老二没事干,天天就是打麻将,有时候还背着媳妇偷偷赌点小钱,有两次是被媳妇揪耳朵揪回来的。我和你娘都替他担心,这样下去怎么是好?你同学办了厂,你就找他给个面子,让老二到你那里去干点什么,一来有个收入,二来也省得他这样下去不是个长久……

政界乾坤 第三十二章(2)

对于弟弟这种情况,尹凡早就知道一、二,弟媳妇那个脾气也领教过的,这也正让娄虹不愿意上自己家去有了重要借口。他觉得这个弟弟是越来越没有出息了,所以根本不想帮他什么忙,可是听父亲电话里说得那样,想想不帮这个忙,家里以后恐怕更会闹得不可开交。于是只好老着脸跟曹漕讲这个事。曹漕倒是非常大度,说道,咳,这是这么大不了的事?你也真是的。我们是什么关系?同学加哥儿们,你还有什么不好意思开口的?你弟弟他——他会做点什么?尹凡说,他过去只是种过田,什么也没做过,曹漕就不声响了。尹凡说,要不就算了,不难为你了。只怪他自己不争气嘛。曹漕赶紧说道,不是那样说。要不这样吧,就让他给我来看工厂的大门。这个活不要技术,只要负责任就行了。尹凡说,这个我会叮嘱他,你放心好了。这边和曹漕说定了,晚上,尹凡给父亲挂了个电话,父亲听说老大把尹平的事办了,心里十分高兴,说,这下就好了,老二有事干,也就不会到外面赌了。家里的农活反正不多,就我帮着老二媳妇一起干吧。听着父亲嘶哑的声音,尹凡心里涌起一阵酸酸的感觉,觉得自己多年来一直忙于个人的所谓“事业”,对家里尤其是对父母很少照顾,不免有些愧对于父母双亲。

只隔了一天,尹平就从阳谷老家乘班车来到东阳县找尹凡了。班车由于上车下车的人多,又比较拥挤,还要转车而不能直达,尹平路上花了差不多将近一整天的时间。本来,尹凡完全可以派小邢开车去阳谷,直接把弟弟接过来就行了。许多领导都是这样,单位配给自己的工作用车几乎就成了家里的专车一样,不管家里的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为家人哪怕驱车几百上千里也不足为奇。但尹凡却不愿这么做。他主要的目的是不想让尹平觉得任何事都可以沾别人的光,不想让他体会特权的魅力。像他这种至今无法自立的人,一旦沾染上特权思想,以后对他无疑是非常有害的。

尹平到了东阳,七问八问才问到尹凡的住处。尹凡没有像接待同学那样给他安排招待饭(现在县里面的所谓“招待饭”无一不是宴席,只不过有高档和低档的区别而已),而是给了饭票让他自己去厨房窗口与那些临时工和服务员们一样打饭;晚上,就把他安排在东阳宾馆的老楼内住。对于弟弟当初为了支持自己读大学而放弃复读,回家种田的事,尹凡至今觉得心里欠了弟弟的。尽管假如当初家里不是那么困难,有钱供两个人读书,弟弟能参加复读,也未必就能考上大学,但毕竟他当时的选择(尽管这种选择是不得已的)是做出了牺牲的。尹凡开完一个会回来,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他把弟弟叫到自己的房间里,两个人聊了起来。弟弟是个话不多的人,到了外面甚至比自己还沉闷。他对哥哥的态度是既羡慕又敬畏,毕竟尹凡代表了家庭的荣耀和骄傲,全村的人说起尹凡来,没有不翘大拇指的。不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