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3/4页)

犯过她。温仪觉得,他始终很温柔很和气,就连爹爹和妈妈都没他待自己这样好。

而最关键的是,当温仪的父亲连同两个江湖好手闻讯追来,金蛇郎君杀了那两个江湖好手,却因为温仪的一句话饶了温仪父亲的性命。

金蛇郎君对温仪的种种施惠,和他先前对温家人的种种毒辣手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温仪放松了警惕。这样,第三个条件也满足了。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四个条件。我们来看看金蛇郎君都告诉了温仪哪些信息。金蛇郎君说:“我前后一共已杀了你家四十人,本来还要再杀十人,看在你的眼泪份上,就此罢手不杀了。你家的女人我也不害了,等我伤好之后,送你回家。”金蛇郎君被温家打伤后,不停地呕血,有时迷迷糊糊地老是叫“妈妈”。有一天他整天晕了过去,到了傍晚,眼见不成了。温仪哭得两眼都肿了。他忽然睁开眼来,笑了一笑,说道:“不要紧,不会死。”他还对温仪说,那天中了这一杖,本来活不成了,但想到他死之后,温仪在这高峰绝顶之上走不下去,温家的人又怕了他,不敢来找,那她非饿死不可。为了温仪,他无论如何要活着。

金蛇郎君跟温仪说起小时候的事情,他爸爸妈妈怎样疼他,哥哥姐姐又怎样爱护他。有一次他生病,他妈妈三天三夜没睡觉,守在他床边。哪知一天晚上,温仪的六叔竟把他全家杀了。金蛇郎君拿出一个绣花的红肚兜来给温仪看,说是他周岁时他妈妈绣的。

显然,金蛇郎君是选择性地告诉了温仪他和温家之间恩怨纠缠的由来。关于他自己在江湖上心狠手辣、杀人如麻以及和其他女人的感情纠葛(五毒教的何红药)却只字不提。这些故事软化了温仪的心灵,让她淡忘了两家之间的深仇大恨。如果他把全部的信息和盘托出,温仪对他还会是这样的感觉吗?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样,第四个条件也满足了。

瑞典的研究表明,只有少数人对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具有天然免疫力。那么,温仪一个年幼柔弱的女子,又怎么能够幸免呢?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温仪悖论(3)

既然只有少数人对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具有天然免疫力,那么温仪悖论应该具有普适性。我们进一步来探索领导者如何在组织中运用温仪悖论来进行管理。

在《管理生死符》一文中,我们详尽论述了恩威并施、宽猛相济是最好的管理方式。但那篇文章还是留下了一个没有展开的问题。那就是在具体实施中,恩与威、宽与猛的具体比例问题。是平均分配?还是有所侧重?如果有所侧重,那么是“恩”比“威”多,还是要“威”比“恩”多?

温仪悖论给出了接近底线的答案。

温仪悖论为*型领导的存在以及畅通无阻提供了理论基础。领导者之于下属的统御,难度远远小于金蛇郎君让温仪爱上他。所以,领导者更不必花费很多心思对下属示好。

从而,恩威配比的天平严重倾向于“威”。领导者尽可以大施淫威,独断专行,只要在*的缝隙中露出一丁点儿的“恩惠”,就足以让下属甘之如饴,深感“皇恩”浩荡了。

仅以金庸小说为例,就可以举出多个例子来。比如神龙教的洪教主、日月神教的东方不败、灵鹫宫的天山童姥等等。这几位大*者,几乎从来不把下属当成人看待,颐指气使,动辄施以酷刑毒药,下属均噤若寒蝉,唯命是从。并不是这些大*者的下属天生奴性,而是他们的职场环境太多凶险恶劣。*者自始自终对他们的生命形成了严重威胁,而下属们也处于无处可逃的绝望境地。只有无条件地服从,才是唯一可能的活命之途。如果碰上领导者开恩了,赏赐一颗解毒的药丸,被毒药(豹胎易筋丸、三尸脑神丸、生死符之类)牢牢控制的下属们势必是感恩戴德,歌功颂德不已了。

或许,有读者会认为,这样的*领导仅仅是小说家笔下才有。但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暴虐到极点的统治者,甚至比武侠小说里的*者还要残暴。

仅举五代十国时的一个小例子以作证明。

苻生是前秦的第三个皇帝,他对杀人有超乎寻常的爱好。在他的皇宫里,到处摆放着铁锤、钢锯和刀斧之类的杀人工具。一言不合,就要杀人。苻生身体强壮、精力旺盛,喜欢亲自动手杀人。史书载:“即位未几,后妃、公卿以下至于仆隶,凡杀五百余人”。处死的方法有截胫、拉胁、锯项、刳胎等。真是匪夷所思,骇人听闻。而苻生却乐此不疲。苻生在位两年间,“勋旧亲戚,诛之殆尽,群臣得保一日,如度十年”。

五代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