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朱允炆的魔咒 (第2/3页)

英的临时帅府之内,正如朱久炎所说一般,正在上演着一出政治上的内部争斗。

逃回来的孙勇所说的一切,郭英自是不予理睬。纪纲即便是燕王的奸细又如何?此刻他已经逃得没影了,还能去哪里抓?这不是他这个领军大帅的职责。消灭西征大军内部不同的声音,则是郭英早已制定好的策略。

在郭英这里,孙勇是政治对手阵营里的人,对于李景隆、黄子澄那边的人,郭英不会手软,哪怕他知道孙勇只是个普通将领,并没有资格参与到朝政当中去。

不单是孙勇,连宋忠旗下的三万人马都是郭英早就放弃了的,连带那些粮草与辎重在内。

利用湘王府的力量,名正言顺地消灭宋忠这颗李景隆打进来的钉子。孙勇是宋忠的副将,自然就是李景隆的人。

故此,郭英对孙勇的喊冤不予理睬,面无表情地对左右交待一句,“将这丧军辱国的败军之将,拖下去执行军法!”

可怜的孙勇凭着逆天的好运气逃回九江,心中还一直惦记着消灭奸细纪纲这事,可至死都没有想到,自己不仅没有得到预料中的奖赏,反而会死于己方大帅之手,死的那叫一个冤枉,那叫一个糊里糊涂。

“叛王父子居然将降兵都放了回来……”

郭英本还想利用这几万人马,让朱柏父子制造一些杀戮,再制造一些舆论让湘王府失去道义,没想到朱久炎却根本就不中他计。

不过,郭英并不气馁,此刻二十五万官军已然只有他郭英的声音,在战略上,他利用湘王府的力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现在,是时候全面执行威逼、消耗、蚕食战术了!

郭英不是不想一鼓作气灭了湘王府,取得滔天之功,但他通过练子宁、吴杰、瞿能的战败,大致判断出了湘军的战力,别看自己麾下兵马甚多,其实近半都是江南卫所的屯田军。

这帮人种庄稼、拿锄头刨地在行,战阵厮杀却是生疏得很。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郭英早已不对他们抱多大希望。

将这些种地卫所农夫抛开,真正让郭英依赖的,是从京畿带出来的兵马和鄱阳湖五万水军了。这些被郭英勉强视作的精锐,总数还不到十万。

郭英心中清楚,对阵湘王府,自己并没有多大优势,所以他才全面执行徐辉祖的战略计划,希望拖到北方耿炳文能传来好消息,再与其合击湘王府。

可惜,郭英不急,有人急,那人便是远在京城的建文皇帝朱允炆。

一心想夺取军方最高权力的李景隆,这些日子可没有闲着,隐在幕后,在朝中造起了偌大声势。每日都有朝臣向忐忑不安的朱允炆进言,各种煽风点火,紧紧抓着西征、北伐大军寸功未立这一情况,大肆抨击郭英和耿炳文浪费民脂民膏,贻误军机等等。

黄子澄、方孝孺等文官,逮着机会,顺着习惯,也跟着贬低一下这些武夫。即便有徐辉祖、郁新等人在朝中为郭英和耿炳文极力周旋,远在前线的郭英这些天里也是接连收到了故旧好友从京城传回来的信件,话里话外都是一个意思——皇帝对你和耿炳文已经颇有微词了,不能再拖下去了,再拖下去,老郭你被立马换掉都是轻的!

想到誓师出征的当日,朱允炆亲自送行说的那句话,当时皇帝虽未明言,要速速平乱,但其神态之间的期盼之情却是溢于言表,而且皇帝说话时的莫名语气,还有话里话外两层意思……

“毋使朕担上杀叔之名……毋使朕担上杀叔之名……毋使朕担上杀叔之名……”,这句话像魔咒一样,在郭英的脑中反复循环。

郭英知道自己不能再呆在九江了,皇帝如此急迫,自己必须要做出点样子才行,免得以后落得个蛇鼠两端,退避不战,误国误君的罪名。

“盛庸何在?”郭英朝着下方诸将断然喝道。

盛庸从人群中走出,上前单膝跪下,“末将在!”

郭英随即下令:“本帅拨你两万兵马,夺取典国州和潘家山,将两地攻破后,你便收缴物资,修筑工事,巩固营盘。彻底站稳脚跟之后,你可统御石鼓、德安、瑞昌、建昌四地守军八万人马,若是失败,则军法从事,定斩不饶!”

“末将遵命!”

盛庸轰然应喏,出了帅府,点兵自去了。

目视盛庸的身影远去,郭英又深深地吸了口气,再次下令:“诸位将领,各自回营准备,统领兵马,随本帅前往黄州!”

长江两岸,两千艘战船顺流而下,船帆遮天蔽日,陆上也是旌旗招展,无边无际。

这是郭英主力中军,共计十五万余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