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部分 (第2/4页)

不过张谨并不知晓,他所看到的那个身影数日之后,又出现在了东莱太守府前。

“站住什么人?”

太守府门前两员虬髯军汉,大喝住了一个可疑男子。军汉之所以觉得此人可疑,倒并不是因为其在太守府前行为鬼祟,而是指其一身怪异的打扮。须知值此夏末初秋之际,大多数人还为未完全褪去夏装,可眼前这个男子不仅用一身黑袍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最最重要的是他的脸上还蒙着一块黑布。没错,脸上蒙着布,而且还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在堂堂的东来太守府门口。

此子欲打劫太守府乎?这怕是两个军汉,以及所有路过行人心中共同的疑问。

然而这个蒙面男子却并没有大喝一声取出刀枪棍棒制造不和谐事件。而信步上前冲着两个军汉拱手道,“劳烦通报,襄阳鹿门子弟前来讲武堂应聘。”

“哼,藏头露尾之辈,竟诈称应聘”其中一个读过点书的军汉大声驳斥道。另一个军汉则配合着端起了长枪。

哪知那蒙面男子却像是骤然受了某种刺激,立马一挑两撇八字眉,高声质问道,“大汉律那条规定,出门不得戴面巾?戴面巾就是藏头露尾若是在下染疾不可受风呢?若是在下面部有伤呢?尔等口口说要招贤纳士,结果还是以貌取人”

被蒙面男子如此一闹,太守府门口很快就聚集了不少围观的百姓。人们一边对男子怪异的装束指指点点,另一边又不得不承认这怪人说话还真有道理。所以当即就有好事之徒起哄道,“是啊,凭什么不能戴面巾?”

而就在起哄的人越来越多之时,人群中突然传来了一个清脆的女声道,“大汉律确实没规定不得戴面巾。”

随着这女子的话音落下,原先闹哄哄的人群顿时就静了下来。因为黄县的人都知道会用这种语气说话的女子,全东莱只有一人。这不,紧接着就有两队鲜衣亮甲的军士在人群中开出了一条道来,而站在中间的妙龄女子,赫然就是东莱太守蔡安贞。

却见此时的蔡吉一面打量着眼前这个着装怪异的男子,一面则信步上前向对方拱手道,“本府就是东莱太守蔡吉。先生可是来讲武堂应聘?”

那蒙面男子面对蔡吉的打量,一下子就没了先前的气焰,转而低头模糊地应了一声,“唔。”

反倒是蔡吉丝毫不介意男子之前引起的骚动,大方而又不失热情地向对方抬手邀请道,“先生请。”

于是乎,那蒙面男子便在百姓们好奇的目光之中,与蔡吉一起并肩走进了太守府。男子既然自称是应聘讲武堂的,蔡吉自然也就带着其直奔讲武堂的小院。此时正值上课时间,因此小院中不时地能传出孩童朗朗的读书声以及老师的讲课声。而蔡吉则与那男子在教师休息用的屋舍内个按主宾地坐了下来。

“倘若先生有所不便,戴着面巾也成。反正本府考较的是学识,而非相貌。”蔡吉抬手阻止了,正要摘面巾的男子。在蔡吉看来,时值乱世,人脸上有伤疤并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受后世影视剧的影响,蔡吉还认为男子脸上适量有疤也算是一种性感的标志。但时隔一千八百年的鸿沟,东汉人的审美与后世终究是有差别的。正如曹操的大将夏侯惇,因独眼深受后世各国三国无双女玩家的追捧,但他本人却因独眼的事连镜子都很少照。所以倘若外貌会涉及对方自尊心的话,那旁人还是迁就点的好。

果然,蒙面男子听蔡吉这么一说,先是一愣,继而也打消了摘面巾的念头,转而从袖子内取出了一片泛黄的布匹,递给蔡吉道,“这道韩信点兵吾已解答,请府君过目。”

蔡吉接过布匹一瞧,发现原来是自己发布出去的招聘布告。看样子已经有些日子了,不过更令蔡吉在意的,是布告背后密密麻麻所书写的解题步骤。说实在的,这是蔡吉至今以来看过的最为详尽、最为认真的答案。且不论对方打扮、外貌如何,就是冲着这份认真劲,蔡吉也已认同了面前这个应聘者为自己的幕僚。

于是,蔡吉在当着对方的面认真地将布告叠好之后,跟着便郑重其事地向其询问道,“先生大才。敢问先生如何称呼?”

然而还未等那蒙面男子回答,忽见郭嘉带着满身的酒气,晃晃悠悠地探头进来问道,“听说有蒙面美人到访。美人呢?唔,真有个蒙面的啊。来,来,来,不要害羞嘛。”

说罢,郭嘉也不顾对方诧异的目光,直接伸手就摘那男子脸上的面巾。一旁来不及阻止的蔡吉更是骤然一声惊呼。

“奉孝先生,不要啊”

各位龙套见谅,柳丁这里急需熟男~~~所以催熟了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