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部分 (第1/4页)
他的这项提议却让魏征和杜如晦不以为然,这两位臣认为反正辽东土地肥沃,虽然因为气候寒冷,只能一年一熟,但只要扩大耕地面积,便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只不过房玄龄和房玄藻却又反驳,认为这需要引进大量能熟练耕作的农民,而这些农民在沿海一带都是佃户,要他们举家迁移辽东是很难的,当地的地主也不会同意。定会上报地方官,最后事情捅到朝廷那里去,这样会让朝廷发现辽东在扩张势力,有可能引发一系列不利后果。
听着部下们畅所欲言,甚至争得面红耳赤,宇明却是十分欣慰。这正是他希望出现的局面。一言堂是危险的,更是可怕的。作为一个上位者,并不需要自己成为全才,那只会把人累死。他要做的,只需要根据手下的能力,把他们安排在最适合的位置,发挥他们最大的长处便可。而如果手下们都畏惧发言,害怕表露自己的观点,如何让上位者去发现他们的长处呢?
而且,让属下们在公开场合争吵,总比他们在私下暗斗更好。要想他们之间个个好得象兄弟一样是不可能的,但若是相互之间矛盾重重,彼此互相下绊就更糟了。所以,这种在公开场合之间的表面冲突,是解决相互之间矛盾,引爆内心怨气和不满的最好途径。
“好了!我看大家也都说得差不多了!”见众人都吵累了,宇明方站出来做总结发言道:“现在,就分头行事吧!眼前最重要的事,就是让我们辽东军尽快地强大和富足起来,为将来进军中原做好准备。大家请按各自的分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吧……”
。。。
 ;。。。 ; ;
第330章 杨广南巡
、、、、、、、、、、
当辽东军众将正磨刀霍霍,兵锋直指辽西郡时,刚刚回到东都没多久的杨广,却在筹备一件大事:南巡江都。
经历了雁门关一阵之后,杨广便似乎受了惊吓,胆变得特别小。虽然东突厥的始毕可汗已死,突厥内部围绕权利展开了明争暗斗,对北方边塞已经完全无瑕顾忌。但杨广却似乎对彻底灭掉这个大敌失去了信心,不再策划北伐之事了。
虽然裴矩、虞世基、裴蕴都提出,可趁草原内部大战之机,一举剿灭突厥,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一大敌,消除大隋北部边境的隐患。但杨广却只同意派使者去草原,挑动突厥内部的矛盾,扶持弱的一方,让草原始终形不成一个强势的部落。
这个方略说实话,并没有什么大错,就连王世充、卫玄等人也无法指责杨广。但从此事却让几位相国感觉到,这位快五十岁的皇帝,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霸气,开始颓废起来了。
好吧,既然皇帝不想再起兵北上,那也没有什么大碍,反正几年之内,突厥人也很难打出个胜负来,北方边塞暂时不会出现大的侵扰。那朝廷总应该集中兵力解决中原各地的乱匪了吧?
几位相国心中都是如此考虑,兵部尚书王世充甚至还草拟了一个剿灭各地匪徒的方案。
眼下中原乱匪的猖獗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由于之前杨广将北方各地之兵皆抽调出来,进兵河东,准备北伐突厥。各地郡守兵力空虚,无法出兵剿匪,给了各地义军很好的发展机会。
河北的窦建德连克邯郸、河间等郡城,声势浩大,河北南部大半县城都为他控制。甚至他一派兵打到北平附近,幸好这时罗艺赶了回来,才算得保北平不失。
而江淮的杜伏威,也是连战连捷,九江、庐州、丹阳等淮南诸郡皆被其拿下,他的结拜兄弟辅公佐渡过了长江,占领了湖口和豫章郡,让原本一直安享和平的江南各地大为振动。
当然,最让人恐惧的还是瓦岗军。翟让在得到李密加盟之后,便如画龙点睛一般,势力大涨,不但连续攻破了黎阳仓和金堤关,还占领了东郡、荥阳郡、河南郡、东平郡、陈留郡等六个郡县。一时之间,大有兵临虎牢关下,一举攻克东都的气势。
在这种情况下,东都洛阳的粮食价格,比杨广出征河东前几乎翻了五倍。斗米价格竟然达到了五。让许多贫苦人家几乎无米下锅,甚至有人卖儿卖女,以求一食。
而雪上加霜的是:从东面失陷的几个郡县,又涌来了大批败兵和难民,加剧了洛阳的紧张局势。京兆尹和东都的几个衙门,天天为城内频繁出现的抢米事件,疲于奔命。而城中大户又对目前的治安为不满,纷纷上书朝廷,要求禁止外来人员进入东都。
就在几位相国为此焦头烂额之际,杨广却作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出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