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热情的流火
明朝初年,某个小村庄里,村东头元财主家的小少爷,一大早披散着头发,坐在家里水井旁边的石板上,哭的双目微红,手上还捧着一个冻柿子,哭一会儿,咬一口。
家里的老佣人们围在他身边,有的捧着小米粥,有的托着一件灰布棉衣,劝他吃饭,劝他穿上衣服。
元少爷穿着月白色的短褂子,脖子梗得直直的,他把吃剩下的柿子往仆人身上一扔,红着脸吼道:“我不穿那件破衣服,人家城里的少爷都穿皮袄,穿大氅,蹬皮靴。”他朝厨房里的元夫人喊道:“娘,你不给我买,我今天就不吃饭!也不穿衣服!”
元夫人乃是财主的妻子,生的膀大腰圆,性格彪悍,她对众仆人道:“让他犟,冻死他。”
元少爷十五六岁,家中排行最小,因为生在七月,故元老爷给他取名流火。元少爷自小生在乡间,同龄人中只有佃户家的孩子能充作玩伴。他脑子很笨,只度过《三字经》和《弟子规》,再没有受过其他教育。尽管如此,他本人却极爱附庸风雅,向往上流社会王公贵族们的生活。
今天他因为不想穿粗布做的棉衣,而跟家里人吵了一家。晌午的时候,他实在耐不住,恨恨地穿上夏天的绸缎长衫,袖子里笼了一块萝卜糕,一溜烟跑出去了。
村中农夫佃户只知为衣食奔波,不足以与元少爷这种高人共语。元流火一阵风似的穿过整个农庄,来到了一座半旧的书斋里。
此书斋共有三间青砖瓦房,墙面被青藤缠绕,院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里面住着来自城里的真正的公子。
这书斋是城中富商林老板的产业,本来闲置了许多年。忽然林家的小少爷起了兴致,要到乡间陶冶身心,于是就带了家中老奴,兴冲冲地赶来了。
林少爷大名林惠然,字闻野。跟元流火差不多年纪,在乡间住了几日,身心没有被陶冶,反而被乡间枯燥生活憋闷得几乎长蘑菇。不过他好面子,不肯轻易回家,只好闷着头在乡间苦熬。
元、林人算是惺惺相惜,偶尔坐在一起吃茶聊天。不过林惠然觉得元流火言语粗鄙好笑,若非实在找不到玩伴,才不会跟他闲扯。
比如此刻,流火坐在堂屋的红木椅子上,一边啃萝卜糕,一边喝茶,然后抱怨自己父母的粗鄙专横,周围佣人们的愚蠢可笑,乡间生活的无趣乏味。说到动情处,他打了一个饱嗝,把白玉细瓷小茶杯往林少爷面前一杵:“我还要喝一杯。”
林惠然默默无语,旁边的老仆提着茶壶过来,给他添了一杯水,又笑着跟他说:“慢点吃。”
林惠然实在没心情陪他,自顾自地去里面的的书房里看书了。他性格豁达洒脱,酷爱游历玩耍,所幸家中人不逼迫他考取功名,也不催促他经商。
他从书架里抽出一本山海经,才翻阅了几页,流火打着饱嗝吭吭哧哧地跑过来了,他见别人看书,自己也非得凑上去看一眼,还指着那本山海经说:“这本书我家里也有。”
流火很自来熟地坐在旁边的椅子上,故作高深地说:“家父常结交海内的文人雅士,这本书的作者,前段时间来我家里做客,我有幸聆听了他的教诲。”
林惠然惊得差点被自己口水呛死,他把书的扉页立起来,解释道:“这是先秦古籍。”
流火啊了一声,厚着脸皮淡定解释道:“我是说给这本书注疏的学者。”
林惠然默默地点头,把书丢到一边,取了门口粘蝉的网兜,邀请流火一块儿去捉知了。
流火表示:“我是大人了,不玩这种小孩子的玩意儿。”
林惠然说:“现在京城里很流行这个,连太尉、将军家的公子,都互相攀比谁的网兜更好看呢。”
流火抢先一步跑出去,兴奋地说:“跟我来,我知道哪儿的知了最多。”
两人跑到坟地里去抓知了,结果被附近的乡民瞧见,乡民没认出两人的身份,只以为是普通的顽皮少年,举起锄头就追。害得他俩没命地逃了回来。
林惠然跑得很快,且毫发无伤。流火的大腿被树枝划开,显出一道血淋淋的口子。他坐在屋子的门槛上,哇地哭了出来:“我裤子破了,我娘要打我屁股的。”
林惠然好生郁闷,知了被抓到,反而带回来一个爱哭的脓包。他不耐烦道:“脱下来补补就好啦。”说罢自己去书房玩了。
他的仆人倒是十分热心,拉着流火白胖的小手,引到卧室的软榻上,叫流火脱掉裤子,用薄被盖住双腿。自己则穿针引线,坐在外面的门槛上给他缝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