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谋划破敌 (第2/3页)

好书推荐: 操控武侠 气冲九玄

。”

曹变蛟、王廷臣、刘肇基三人面无表情的看着洪承畴与郑芝龙在门庭处客套,自觉的自己在看戏。

谁不知道郑芝龙的有病和病愈是怎么回事刘肇基引兵来到兖州这么些日子,这都还是他第一次近距离的观察郑芝龙。

对于他的邀请,错不是见郑军真的拿到了那么多鞑子的人头,他都不稀罕来。

但进了大堂后,刘肇基的脸『色』猛地肃然起来。就见那大堂左右悬挂着一副齐鲁地舆图,从济宁州到张秋镇,全都用红『色』标记出来,尤其是张秋镇的位置,被一个刀剑交叉的符号给彻底印盖着。

“洪总制,三位将军,咱们闲话少叙,废话少谈,直入正题。这鞑子眼见就要北归了,诸位劳师动众小半载光景,却寸功未立。待到鞑子北去关外之后,朝廷清算功过,诸位就半点不担忧么一官此番请诸位前来,不是为别的,就是想要在鞑子撤退路上咬他们一口。一是立下些功劳,叫吴昌时之辈闭上嘴巴;二就是给鞑子一点厉害瞧瞧,叫他们休以为我中原无人。”郑芝龙这话说的有些粗糙,但意思很明了。

洪承畴等都是脸『色』一变,郑芝龙的这些话可说进了他们心底了。可是,“就在张秋镇”

“也只有张秋镇。”

“这话怎么说”洪承畴等人尽都不解道。

身为大军督师,洪承畴更想打一胜仗,好在皇帝面前讨个好来,不然,事后清算,他都要官帽不保。

“因为大清河和灉yong水。”

郑芝龙所指的张秋镇,别看只是一个镇,可非同一般。镇城有九门九关厢,七十二条街,八十二巷,仅寺、庙、观、祠就达四十余处。大运河穿镇而过,大清河自西向东流,张秋镇正落在那十字交叉口上,是以为水陆冲要,素有“南有苏杭,北有临张”之称临临清,张张秋。

繁盛之时,航桅林拥,商贾云集,非三县指阳谷、东阿、寿张下同城市所能及。

可郑芝龙看重张秋镇不是因为它如此的繁华,再繁华的地方,被鞑子糟蹋之后也会变得残垣断壁的。

郑芝龙之所以盯上张秋镇,是因为这个地方那独特的地势。

“据郑某所知,这张秋镇以南大清河上的清水石桥可没有守破坏。”清军从东昌府向南杀来的时候,早已经是冬季。运河也好,清水河也好,冰层积厚,行人过马毫无障碍,败退的明军也好,赶来的鞑子也好,都没有生出破坏石桥的念头。

“然今日不比往时,时间已入三月,冰层正在变薄,再等些日子,那大运河上都难行人走马,更不须说大清河上了。”

或许有人对大清河不甚了解,可只要知道后世黄河的下游水道其实就是原来的大清河河道,那一切就ok了。清咸丰五年,黄河决口于中原铜瓦厢,夺大清河河道,向东注入渤海,沿袭至今。

当然,张秋镇的大清河与后世的黄河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人家是大清河。河道与河堤不可同日而语。

“从运河以西的寿张县到运河以东的东阿,上下百里长,大清河上并非再无其他桥梁,然你却再不能找出比此桥与建虏便易的了,故而,这里为鞑子北归的必经之地。”之所以如此笃定,还因为沿运河而起的那条平整官道。“如是,郑某先前虽抱病在床,却也听人言,要先鞑子一步坏了石桥,以便给鞑子的北归添堵,心中是大不以为然的。”

洪承畴听了脸上浮出笑意,因为提出这个意见的正是吴昌时。

“建虏攻城掠地,不知道抢夺了多少金银物资,更掠得丁男健『妇』数以十万,想来队伍前后拉拽之长,不会弱于戊寅虏变崇祯十一年多尔衮领兵入塞。想要不受我军追击、『骚』扰,定会在后留下雄兵一支,以做后卫。”

“而鞑虏路径张秋镇时候,诸位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是我们带着军兵抵到这里,看到的是一座完好无缺的石桥时候,那还会叫人另外搭建浮桥吗”

“何况这石桥南端地势平坦,有利于建虏铁骑驰骋。西边的运河因为有灉水的注入,这一代水面足有三十丈宽。可说是一条天然的防御带。”

“建虏整个队伍许能前后拉开上百里,一条坚固耐用的石桥足以让他们的速度保持通畅。但如果桥南忽的发生了战斗呢那不管是后卫的鞑子想要尽快过的河去,还是桥北面的鞑子想要立刻南来增援,可就是大肚小口,急不得的了。”

郑芝龙拿起身边的茶壶,轻轻地弹了弹。

略有清脆的回声并没有叫在座之人回过神来,洪承畴等一个个皱着眉头,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