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部分 (第2/4页)

的据点,清政府大起反感,谈判破裂。在三藩战役时,郑经跟三藩之一的耿精忠结盟,曾派遣军队到福建省和广东省参战。三藩失败后,郑经在大陆上的根据地,全部丧失,这时他终于承认力量微弱,开始想到自保,但机会已经过去,清政府决心用武力把他消灭。

一六八三年,清政府福建海军司令官(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领三百艘战舰,从福州出发,先攻陷台湾海峡中的澎湖列岛,接着进攻台湾。郑氏政权在台湾已二十三年,二十三年中有很多变化。当初的战斗精神和复国雄心早已消失,将领们和战士们,都在岛上成家立业,习惯于和平安定。所以,清军没有遇到抵抗,便在鹿耳门(台湾台南西安平港)登陆,最后一位延平郡王郑克(土爽)(郑经的儿子)投降。三万六千平方公里的台湾岛,正式跟中国合并,跟西南方一干公里外面积略小的海南岛,像两只巨拳一样,保卫着中国的海疆。

——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发生,宰相李光地(著名的儒家系统理学巨头之一),向玄烨大帝建议,郑氏政权既已消灭,台湾是蛮荒烟瘴之地,不适合人类居住,应该仍赐给红毛(荷兰)。天老爷保佑玄烨大帝拒绝采纳他的意见。

十二 东北疆土的开拓——《尼布楚条约》

在台湾海峡发生变化的同时,东北严寒地带的黑龙江流域情势,也发生变化。

中国东北的领土,自纪元前四世纪战国时代以来,始终伸缩在七万平方公里左右,从前称为“辽东”,即现在的辽东半岛——包括沈阳和辽阳两个大城。而且有很长一段时间,连这一块土地都不能保持。纪元后四世纪以来,也只有唐王朝保持了一百余年。蒙古的元帝国版图包括大部分东北地区,当蒙古人被逐出中国时,长城以北仍是他们的国土。明政府曾恢复唐王朝的辽东(辽宁省)旧疆,勉强维持了二百余年,一度把势力伸展到外兴安岭、黑龙江口和库页岛,但最后仍全部丧失给后金汗国。

后金汗国原来只局限于狭小的辽东半岛,它的北方和东方,仍住着很多比满洲人更为落后的部落。这些部落一则不甘愿承认满洲人的优越地位,一则他们也正在向南迁移,双方遂不断发生战争。但每一次战争的结果,满洲人都得到胜利,而终于把他们完全征服。其中有4个主要的部落,如同下表:

满洲人蓦然间被请进山海关时,他们在东北所征服的土地已达三百万平方公里。满洲人作为中国的主人后,这片广漠的土地,就成了他们嫁妆的一部分。

比满洲人向北拓展稍早,俄罗斯帝国远在欧洲的斯拉夫人,已越过乌拉尔山脉向东扩张,西伯利亚荒原上人数稀少的原始游牧部落,不是那些俄国人的对手。从本世纪(十七)初叶到六十年代,俄国人在荒原上建立起来一系列的殖民城市,最主要的有下列诸城:

一六○四年 牧木斯克(明王朝皇帝朱诩钧在位)

一六一九年 叶尼塞斯克(萨尔浒战役之年)

一六三二年 雅库次克(后金第二次入塞前一年)

一六三八年 鄂霍次克(后金第四次入塞之年》

一六五八年 尼布楚(郑成功北伐图南京前一年)

一六六六年 塞楞金斯克(三藩战役前七年)

雅库次克显然是俄国向东向南侵略的主要据点之一,它距黑龙江约一千二百公里。俄国的冒险家、流氓、杀人凶手、亡命之徒,当然也有抱着为国家开疆拓土高贵目的的英雄志士,从本世纪(十七)四十年代起,不断向温暖的东南方和南方发展,窥探井勘查当时刚刚被后金汗国征服不久的黑龙江流域。后金汗国于一六四二年吞并了呼尔喀、达瑚尔部落,明年(一六四三),俄国第一批探险队从雅库次克出发,相差不过一年,但这一年已够确定中国在法理上对于黑龙江南北两岸广大地区的主权。

俄国人出动的次数和乘隙深入后金汗国——中国国境的情形,我们借下表说明:

俄国人的运气不好,不仅是脚步迟了一年,而且它遇到的不是明政府奄奄一息腐烂透了的弱小中国,而是清政府正走上坡,朝气蓬勃的强大中国。俄国第一批和第二批行动队不过穿过中国东北的荒原地带,没有被清政府发觉,但是第三批行动队在施代巴诺夫领导下,在精吉里河口建筑城堡,兴高采烈地打算长期占领时,正式跟中国的力量接触。中国宁古塔(黑龙江宁安)军区参谋长(宁古塔章京)沙尔呼这,率领四十五艘军舰,逆黑龙江而上,给他代巴诺夫迎头痛占,施代巴诺夫全军覆没,他自己也于稍后被杀。俄国的侵略当然不会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