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部分 (第1/4页)

�仁拐��谋淞⒊ J栈爻擅��

总而言之,在‘海城协定’公布之后,整个东瀛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还好,在谈判的过程中,段磊特意向塚本役男指出了这一点,通过他转告东瀛政府,要做好积极应对,避免局势的恶化!

对于民众抗议集会,段磊倒是不太担心,毕竟手无寸铁的民众即便情绪再激动、人数再多,也不可能造成太大的破坏。顶多就是‘打砸抢烧’,破坏东瀛社会的正常运转,造成一些经济损失和人员伤害罢了。

但是段磊对于东瀛自卫队的反应就相当担心了!

根据‘叮叮’在网络上所收集到的隐秘信息,东瀛自卫队之中有相当一部分中高级军官以及超过一半以上的连级以下官兵,都拥有着右翼势力的背景。这些官兵不是右翼财团的员工家属就是对右翼势力报以同情心,对于恢复大东瀛帝国怀抱着极大的希望。

这些官兵也是右翼势力的坚实基础,是东瀛政府之所以屡屡向华夏帝国发出挑衅的重要支撑。

段磊担心,一旦‘海城协定’的消息传出去,东瀛自卫队发生兵变,那就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国际影响。毕竟,在东瀛的军队历史上,‘下克上’的传统一直都存在!

‘下克上’一词源自于东瀛幕府、战国时期,盛行于甲午战争之后,被认为是东瀛军队的一个特有现象。

在二战之前,东瀛中下级青年军官对于开疆拓土建功立业有着疯狂的痴迷。他们考虑战争军事问题又不像军队政府高层那样患得患失,所以当他们的作战诉求不能得到高层答复时,通常会选择两条路:极端做法就像二二六兵变那样直接发动叛乱,先干掉高层领导再说;更多的情况是下面的人先干了再说,剩下的让上面去擦屁股。

事情已经发生了,日本军部也只得承认既成事实此外还不得不增加力量扩大战果。1931年奉天‘北大营’事变就是下克上的典型,当时关东军只有一万多人。他们背着上面干了这件事,使得东瀛不得不从国内增兵才占领整个东北。

卢沟桥事变是东瀛军部的既定策略,但事变发生后军部严令禁止扩大战争,但时任关东军参谋长的东条英机不顾军部严令直接率领关东军先遣兵团入关进攻绥远平津,使事变发展成全面侵华战争。

虽然所谓的‘下克上’被认为是东瀛人帮助东瀛天皇、政府、军队高层开脱罪行的一种说法,但是它确实存在。并且具有强大的威力。

虽然段磊对于死了多少东瀛人并不在意,但是既然现在‘玛卡科技’和华夏帝国已经占据了上风,也就没有必要因为‘海城协定’而造成太多的创伤,这也是为了将来能够更好地控制东瀛而考虑的。

因此,在谈判的过程中,段磊一再提醒东瀛政府,一定要严防自卫队中出现‘下克上’的状况。以对双方接下来的协议实施造成不利影响。

在段磊的提醒之下,原本早已经把‘下克上’传统遗忘的东瀛高层顿时吓出一身冷汗,立刻以最快的速度要求所有官兵归营,并且收缴武器、锁死各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控制开关,并且派出政府、军方的高层在各个营区之内坐镇,以确保万无一失!

其实,在东瀛政府的高层之内,也不乏一些官员想借助‘下克上’的方式。和华夏帝国、‘玛卡科技’翻脸,然后顺水推舟拒绝签署‘海城协议’,最终走上对抗的道路。

只不过如今的东瀛已经不是80年前的东瀛,政府和军队中具有冷静思考能力的高层并不在少数,他们深知‘下克上’的方式不仅仅无法改善东瀛的状况,倒反会因此而大大得罪‘玛卡科技’和华夏帝国,得不偿失!

其实。在远东地区局势紧张的关口,美利坚帝国第七舰队悄然离开横滨港前往珍珠港休整,也就预示着美利坚帝国开始放弃了自己在东瀛的权益和存在。那时候,东瀛政府其实已经明白。自己已经被美利坚帝国抛弃,唯一的选择就是屈服在华夏帝国和‘玛卡科技’的强大压力之下。

在经历了将近50年的发达国家生活之后,东瀛政府、军队的高层已经没有了当年东瀛军国主义政府、军队的那种热血,这些高官更在乎的是自己的权势地位能不能保住?自己能不能继续享受如今的这种奢华生活、荣华富贵,对于普通人的生活、东瀛的未来走向,他们并不关心。

因此在得到段磊的暗示,保证这些高官的身份地位之后,他们几乎在第一时间变成了‘玛卡科技’的马前卒,信誓旦旦地拍着胸脯表示,将会保证‘海城协定’不会让东瀛乱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