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页)

鞘欠抢矗�

何说:“二十九军进驻北平,要报告中央,不过,我想中央不会反对!只是日本人 能容?”

肖振瀛从居仁堂退了出来,连家都没回叫汽车夫火速去天津。肖振瀛到天津没有来 得及拜访在天津私寓的宋哲元,直奔天津驻屯军特务机关,求见刚回来的特务机关长土 肥原贤二。说明来意,着重解释前年在长城发生两军冲突,纯系两国公事,二十九军进 驻平津能与日方友好相处。土肥原马上答应了肖振瀛的要求。

土肥原为什么答应得如此爽快?

原来长城抗战以后,肖振瀛料定日军必深恨二十九军,二十九军又属杂牌,中央必 然不撑其腰,甚至会借敌之手消灭异己。二十九军必处境险恶。肖借机不断向日方输诚 以缓和与日方紧张关系。“秦土协定”虽是二十九军的耻辱,二十九军也因祸得福。日 本人认为二十九军也是可以利用的。1933年以后,日方对二十九军情况不断研究,认为 其为地方军,可以树立为反对中央的势力。土肥原答应肖振瀛的要求,也是他们研究已 久的结果。

肖振瀛从土肥原那里出来,又马不停蹄返回北平求见何应钦。此时何已经将肖的要 求报告蒋介石,蒋也马上答应。蒋为什么马上答应?用蒋后来对宋哲元评价的话解释这 个问题也就比较清楚。qi书+奇书…齐书蒋认为宋哲元这个人受过正统(指儒家)思想教育,“是个纯朴 厚重,性格直爽的山东军人,他不像其他人在政治上有那么多的花样。”

在石友三叛乱的几天之前,宋哲元已经被免除察哈尔省主席之职,原因即为与日方 “频生摩擦”。当时蒋介石在庐山,行政院由院长汪精卫主持。后来蒋介石解释说,此 事他不知道,行政事务是由汪院长主持。汪精卫后来投靠日本,成立伪政权,成为中国 头号大汉奸,态度自不必说了。当时战必败的思潮笼罩全国,尤其是上层。就连主战的 “七君子”之一的王造时也说过这样的话,“战是必败的,败也要打”。蒋介石对抗日 并不积极,曾经先后谈到他的观点,认为中日大战在所难免,但愈晚愈好。蒋曾估计中 日大战发生可能在民国27年(1938年)夏。中国全面抗战的条件尚不成熟,愈晚愈好, 免生与日摩擦也符合蒋的观点。

但是日本的战时体制刺激其经济、社会结构在恶性膨胀,飞速发展,并不会等待中 国的调整和准备。

宋哲元被免除察哈尔省主席职务之事,宋着实愤懑,其实在日本人面前一而再,再 而三地受欺辱,为国家计、为民族计,已经委曲求全,一再忍让,没有想到中央依然釜 底抽薪,撤其行政职务,同时还谣传着准备调二十九军南去“剿共”。宋如抗拒,显然 被撤军职也是早晚的事。宋在当天即坐专列从张家口回到天津。在张家口火车站上不顾 影响,当着手下送行的高级将领就发表了即席讲话,指责蒋介石,“谁再相信蒋介石抗 战,谁就是傻瓜笨蛋”。当时在场的张自忠、冯治安、秦德纯等都是灰不溜秋的,抬不 起头来。宋的讲话及当时情景,很多报纸都作了报导。

宋哲元回到天津私寓以后神情沮丧闭门谢客,准备在哪一天被递解军职解甲隐居。 可是,拜访他的客人多了起来,而且大都是过去交往不多的朋友、名士。其中有陈觉生、 王揖唐、齐燮元、曹汝霖、陈中孚等,这些人后来都成了有名的大汉奸。再有就是肖振 瀛和实业家齐协民等老友。这里我们引用一段文字,可略观宋哲元当时情况及转变为 “灵活”的情形:齐协民带陈觉生进来,陈觉生令随员送上一盒普通的点心匣子为礼物。

齐向宋介绍:“这是陈觉生先生,从日本回来不久,是我们天津政界活跃人物。”

陈说:“宋军长,久仰大名,父母之官,早应叩见,今日才来,甚歉甚歉!”

齐协民道:“我是搞实业的,政治上的事,我从来不过问。这回来拜见仁兄,也是 受陈先生之托,引见引见。仁兄不计较的话,我认为仁兄居高位住天津,不妨和各界人 士来往来往。”

宋说:“仁兄言之有理,我这人只是粗通军略,送迎之事,一向迟拙,认识陈先生 三生有幸!”

陈道:“宋先生真是爽快之人,如宋先生的气度韬略,怕是在国家也是凤毛麟角吧!”

陈又道:“如宋先生愿疏通与日方关系,愿为阁下奔走。

若论亲缘关系,梅津将军还是我母亲的远房亲戚。“

宋说:“华北局势,阁下如何看法?”

陈道:“当前,阁下在日军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