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 (第1/4页)

这种质量的文章自然是无法打动嘉靖的,要抄,就抄最好。

现在不是藏拙的时候了。

听到皇帝这句话,严嵩这才迟钝地抬起头来看了吴节一眼。刚进来的时候,他还真没留意吴节,以为他不过是宫里的一个小太监。可现在定睛看过去,却发现这个少年嘴chun上有一圈淡淡的胡须,喉结也很明显,显然是外臣。

能够在皇帝身边贴身shi侯的外臣……我怎么没听说过官场里有这么个人物?

严阁老立即留了神,心中一凛:皇帝让他写青词,想来这人是此中好手。若被他抢先一步,我岂不白来这一趟?

正整个时候,这个青年已经看完了折子,双手奉还,然后用淡定从容的声音回答道:“禀真君,吴节已经作好了。”

嘉靖皇帝眼中有光彩一闪:“这么快,甚好。”

严嵩也急了,立即费劲地从锦墩上站起来:“陛下,徐州大旱,臣心急如焚。听闻万岁正要设坛作法,而那些青词一向都是由臣执笔。臣这才不请自来,还望万岁恕罪。”

“哦,你也想写青词,很好,就由你来写好了。”嘉靖有些意外,前一阵子他刚办了兵部尚书和大同总兵,又严厉训斥了严嵩。本以为严老头这次是来求情的,想不到却一字不提,反主动要求替他写一篇青词为百姓求雨。

皇帝心中对严嵩的厌恶却淡了许多,脸色也好看了许多。

对于严嵩的青词,皇帝还是很满意的,这家伙文才非常好,写的东西每每都与他的心意暗合。

先前接到凤阳总督的折子之后,皇帝就算了一笔帐,将需要拨发的赈济银子计算出来。又想是不是该设个祭坛,为百姓求雨。

可他的青词写得实在不怎么样,想了想,记起黄锦说过吴节会写这种东西,就让他过来帮忙。

不过,既然严嵩自动请缨,他写的青词可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深得朕心。至于吴节,写不写也不要紧。

他冷淡地看了吴节一眼:“你退下吧。”

“事情好象更糟糕了!”吴节皱起了眉头心中暗想:“如果就这么走了,吴某人这次算是载到家了,严嵩这个突然钻出来的竞争者还真是麻烦。”!。

第一百六十三章烧祭

可是,嘉靖皇帝只经让自己退下了,若不走却是不可能了。

严嵩这事倒不是特意针对吴节,在来这里之前,他连吴节是谁都不知道。只因为这段时间,太原总兵仇鸾一案弄得他头焦额烂,又被皇帝训斥过几回,很有些灰溜溜的感觉。

别看严嵩往日间在朝堂之上一手遮天,可他的权势完全来自皇帝,同所谓的主流君子们也不那么和谐。

一旦恩宠不再,那些大臣不落井下石就算是够意思的了。

严嵩对于权力一向非常敏感,知道这是非常时期,若再不又所动作,岂不是束手待毙。

这一日正好看到徐州大旱的折子,心中一动,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至于该怎么做,他也想不出一个好办法。

实际上,严嵩不过是一个典型的官僚,并不以急智见长。一旦遇事,多半是手下的首席智囊罗龙文和儿子严世藩给他出主意。

如今,罗龙文正在南京主持前线粮秣供给事务,指望不上。无奈之下,只得跑去找躺在病床上的严世藩。

严嵩这个独眼儿子聪明绝顶,如今正卧病在床。

严阁老去见这个儿子的时候,他正躺在床上看邸报,见父亲来,将手中的邸报一扔,径直开口:“父亲大人若想再得皇帝恩宠,徐州大旱正是一个好机会。既然旱了,朝廷必然拨款赈济;天子必然醺斋求雨。”

“如今这大明朝的户部里有多少钱,只怕皇帝心里也清楚得很,已经是年底了,根本就挤不出钱来,要想筹措款项,此事陛下必定要倚重父亲。”

“至于醺斋,这天下间能写青词的人多了,又有谁能写得过我严世藩。”

说完,他冷笑一声,独眼里一片讥讽,从枕头下抽出一页纸递过去:“父亲只需将这上面的文字背得熟了,不难重得天子青眼。”

严嵩知道这个儿子一向不服自己,而自己之所以能够得到皇帝恩宠,就是因为有他替自己捉刀写青词,出主意。

前一阵子,仇鸾案发时,这个儿子正躺在床上养病,没有参与。结果,事情果然弄砸了,将严家弄到危险的境地。

虽然儿子虽然话都没说,可眼睛里的不满却是显而易见的。

默默接过青词,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