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部分 (第1/4页)

等随从将行李送去船上,回来请吴节去码头的时候,却见门口都是穿梭往来送片子的文吏,院子里还有上百个读书人候着,等待吴大人的接见。

原来却是王屋的鬼主意,这次应天府院试,这个王大人和其他八县的知县们都收了不少好处,还将自己的门生和熟人子弟都点了秀才。本来,这也是地方科举的一个潜规则,每年总有不少这样的人情关节要过手。

问题是,吴节对这事颇有微词,昨天还同赵知县翻了脸。交卸了大主考的官职,就要赶去杭州。

王屋和八个知县下来商议了一下,一致认为这科的主考官依旧是吴节。只要他依旧是主考,也不好意思上折子弹劾大家。再说,以吴节如今的权势,别人也不敢来查。

所以,贡院索性连夜将喜报送了出去,一大早就张榜公示,来了一个生米煮成熟饭。

也因为这样,一大早,得了功名的秀才们纷纷跑来拜谢恩师。

秀才们都说,一般来说,主考官取了士子,都会在贡院设宴宴请中式的考生。

到时候,自然会收不少好处。

像吴节大人这样,一考完就飘然而去,一毫不取的,却是头一遭遇到,真是大大的清官啊!

不行,吴大人自重清名,可咱们却不能落了这一片心意。于是,都备了礼物找上门来谢师,并为大主考送行。

拜师的礼包自然是少不了的,在耳房里堆成了两座小山。

就这样,吴节竟然被门生们给叨扰了一整天,不但没走成,行李又重了三分。

到晚间,总算轮到最后两个人。这两人一人是黄东,一人是朱茂。

朱茂是最后一个到的,本来他对自己中秀才一事已经不抱任何幻想,可黎明的时候却意外地接到了喜报,顿时忍不住痛哭失声,知道这是吴节对自己的恩典。

自家的水平自家知道,朱茂本就是读书读迂了的,以他的水平,也就是一个老童生的料,这辈子根本就别想在这上面有所造就。这次能够中秀才,全靠吴节的垂怜。

如此深恩,怎可不报。

于是,朱秀才就寻思着要去拜师谢恩。可他穷无立锥之地,又如何置办礼物。就在城中奔走求告了一整天,这才借来了二两银子,赶到吴节住所。

等进了吴节院子,水生接过他手中的红包,用手掂了掂,笑道:“朱秀才,你这回才算是真正的秀才了,老爷说过,朱茂肯定会来的,让我一看到你就接过去见面。呵呵,我说秀才,你怎么才准备了这点包银,别人来最少的都是二十两,你才二两,未免太小气了。”

朱茂脸一红:“水哥儿,实在是……实在是……咳……”

“咳什么咳?”水生将红包还给朱茂:“大老爷说了,不许接你的银子,走,别磨蹭了。老爷已经被你们耽搁了一天,正着急呢!”

“是是是,小生这就去。”

等朱茂进了书屋,就看到吴节正一脸严肃地同黄东说话。

吴节:“黄东,你如今也算是个有功名的人了。我也知道你读了十多年圣贤书,学业也算勉强。怎么胸中就没有一股子浩然正气呢,君子处世,当敦厚纯良,与人为善。”

“是是是,士贞洁……大人……恩师教训得是……”黄东满面的羞愧,一时知道该如何称呼吴节。吴节是他的同窗、又是表哥,又是恩师,这关系实在太乱了。

他其实一大早就过来了,吴节因为厌烦他势力,故意将他晾了一日,就是要给他一个教训。

吴节淡淡道:“黄东,按说咱们是亲戚,自然要对你过加照顾,这次勉强点了你一个秀才。却不是因为你是我吴某人的亲戚,主要是你的文章还算过得了眼。今后不许在别人面前提起你我的关系,否则,我第一个办了你。退下吧!”

“是。”黄东这才一脸羞惭地退下了。

看到朱茂,吴节面上露出笑容,朝水生点了点头。

水生从书架子上拿下一个小包袱和一封信递给朱茂:“朱秀才,也是你的造化。这是大老爷给你的五十两银子,还有一封信,推荐你去江浙盐道衙门当个书办过活,若这样还饿死,那就是你没用。”

朱茂“哇!”一声哭了起来:“多谢恩师,多谢恩师。”

吴节叹息一声:“好好生活,世界上并不只有科举这一条路。”

总算将来拜师的考试们打发完毕,时间已经到了下午四点钟模样,吴节就坐了轿子去码头。

到了地方,却见王屋等人已经等在那里,来给吴节送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