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部分 (第1/4页)

“好,好一个风流名士!”

看热闹的不怕事大,千百人都同时叫起好来。

护送吴节和榜眼、探花的礼部官员也摆了摆头,笑起来,吩咐手下:“算了,吴士贞乃魏晋名士风范,就让他在前面先走着。咱们等等,再慢慢跟上去。”

这个时代因为没有唐宋,读书人的文化传承中还带着浓重的魏晋名士的旷达恣肆,这种在真实明朝看起来不能接受的行为,却能被大家所接受,甚至还觉得这就是传说中的士林佳话。

“好!”看着吴节牵着两个女子在驰道上缓步而行,从容淡定得就好象这只是一个平常的日子,楼上的李妃眼中异彩连连:“本色纯人,别人看来他吴士贞乃放浪狂生,可妾身却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君子。有担待,有坚持,不辜负。”

裕王也连连赞叹:“真名士也,在以前爱妃不断在本王面前提起此人。孤还不以然,可今日一见,却只见到其照人光彩,好!”

李妃一笑:“王爷,宗室子弟,五岁就要发蒙,要不,请吴节过来给他当老师?”做为未来的皇位继承人,未来的太孙。按照朝廷制度,满五岁之后,除了有冯保这个大伴照料日常生活,还得请一个老师来教他识字和做人的道理。等到满七岁,就可以开始教读书作文了。

明朝皇家对王府极尽监视之为能事,可对太子太孙的教育却非常着紧。

王爷微微有些为难:“孤本属意张居正的,再说,现在说这些还早。”

李妃:“张先生可是王爷身边的人,算是半师,如果让他做王儿的授业之师,辈分有点乱。”

王爷一笑:“再议吧。”

说话间,吴节三人已经去得远了。

却见,他牵着二女,一步一步想前,走得轻松洒脱,就好象是放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一样。

确实,吴节已经对二女的将来已经有安排,并亲口告诉了天下人。此刻,他一身的轻松,对于未来,也没有任何担忧。

我口说我心。

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当守住本心,率性而为。

这样,才能活得自在通脱。

到现在,读了一年多圣人之言,吴节总算是想明白了儒家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

(本卷终)

第三百七十三章点滴

四月十四夜的月亮已经圆了,将无边无际的银光洒下来。

那一轮月亮被荡漾的江水揉碎了,散开了,江面上,磷光点点。

一条官船大约是赶路急了些,错过了码头,只能停泊在河边。

红色的灯笼挂了起来,照着船头立着的几块牌子,上面写着几个大字“督学使者”、“应天学政衙门”。一看这些招牌,只要是读书人,就能知道这是中央派到应天府邸主持嘉靖四十年院试的考官的官船,而大学政就坐在船里面。

这里是大运河位于扬州的一段,虽然地处内河,但受到长江口那边江水的激荡,船还是轻轻荡漾起来,发出低微的“吱啊”的声响。

船舱里有婴儿大约是被这颠簸惊醒了,发出尖锐的哭声。

船首立着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为首那个男子一身儒衫,大约二十刚出头,眉目疏朗。至于那女子,五官端庄,有为些微微发福,丰腴白皙。

听到孩子的哭声,女子吃了一惊:“老爷,儿子醒了,妾身过去看看。”

这人正是蛾子,而那个二十出头的青年就是吴节。

吴节一把握住蛾子的手:“不用管,有乳娘呢,你去了也没用。你啊,就是太娇惯孩子。他是男人,就得放养。依我看来,等断了奶,连乳娘也不需要了,直接交给连老三带,也好长些男子气。”

“交给老连……”蛾子失惊地叫了起来:“老连粗手粗交,儿子多嫩啊!”

“你这就不懂了。”吴节温和地一笑:“生于深宅大院,长于妇人之手,将来能有什么出息。男儿就得穷养,懂得生活的艰苦,将来才会有所成就。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皮。”

“老爷!”蛾子不满地叫了一声:“你说起话来总是一套一套的。生个儿子就这样了。如果妾身生的是女儿,也不知道要被你欺负成什么样子?”

吴节一笑:“如果是女儿,自然要娇生惯养了。所谓儿子穷养,女儿富养。只有富养。才不会被穷小子给骗了去。”

蛾子扑哧一声笑起来:“还有这种古怪的说法,你当初不也是穷小子。怎么就把妾身给骗了?”

吴节哈哈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