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部分 (第1/4页)

大的威胁。

渊盖苏文还好,但他麾下的高句丽士卒,则是想起了上一次高句丽国破之事,上一次赵军也是从这里攻破平壤的。

而渊盖苏文是完全没有料到赵国的反击这么快,也是这么迅速,简直一点准备的机会都不留给自己。

当自己杀了乙支文德拥立的宝藏王高藏后,当日高句丽的战神乙支文德也是生擒后,渊盖苏文踌躇满志,决定称帝,但这皇帝梦只是过了几日,赵军的水师就攻至了平壤城下。

渊盖苏文拿出了全部家底,高句丽三万人马,据守平壤城城下与新罗,赵国,百济三国联军决战。

渊盖苏文乃是高句丽被誉为乙支文德后的第一名将,他的消奴部士卒都是精锐的百战之师。但是再精锐的军团也是难以抵抗大事。

两边大军连续决战多日,无论是身经百战的名将金庚信,还是赵国大将程名振,都丝毫不逊色于渊盖苏文。何况赵国联军方面还占据有绝对兵力优势。

数日之后,渊盖苏文不敌两国联军,只能退守平壤城。

渊盖苏文固守一个月之久,但随即国内城,被攻破的消息接连传到平壤城,郭孝恪在攻陷国内城后,率军押解着国内城消奴部将士的家属,直抵平壤城下。

这些家属在城下向城头叫喊,让消奴部士卒投降。那些士卒见父母亲人被抓,都是抱头在城头上痛哭。

渊盖苏文见此知道君心已散,自己大势已去,于是在城头横剑自杀而亡,一代枭雄就此毙命。渊盖苏文一死,城内五万余军民尽数而降。

高句丽国国灭。

就在李重九调令攻打李唐时,在高句丽方向的战事,只是持续了三个月,郭孝恪,程名振,周洲,赵欣就率着人马,将高句丽攻破,并且全境降伏,数百里之地尽数归赵,敌酋渊盖苏文授首。

消息传来,赵国举国上下庆贺。大赵数年来连战连捷,百姓们沉醉在国家的胜利之中。

而作为皇帝的李重九,此刻也不免十分高兴,当下设宴在宫内与百官庆贺。席上被俘的高句丽王高建武闻之高句丽国灭,渊盖苏文自杀之事,竟是当堂垂泪。

事后李重九采纳国子监诸生上表的意见,不设立都护府,而是在高句丽实行郡县之制,并恢复当初汉朝平高句丽时,所设的汉四郡。

新设立的四郡,都采用当年汉朝旧称,在辽西,辽东二郡以东,由西至东,分别设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除此以外在平壤再设带方郡,一共五郡,这为后世称为辽北五郡。

五郡治下,有户五十六万户,城百余座。

李重九当下决定将迁高句丽豪族二十余万人于汉地,安置于登,辽,北平三地。而另迁百姓五万户至辽北五郡。此外汉化契丹,汉化靺鞨,汉化室得奚各部人口十余万,也是尽数充实五郡之内。

农民安土重迁,不喜欢迁徙,但是对于商人而言,却四海为家,赵国商农并举,从商已成为时兴之事,所以辽北五郡开拓,新起了赵国商人开拓进取之心。此外游牧部落也是喜欢迁徙,所以充实辽北五郡,多是商人,牧民,以及汉化外番之人。

为了稳定当地局势,李重九令郭孝恪率两万人马,分驻辽东,平壤,国内三城,镇守辽北,再在平壤设立水师大本营。

至此高句丽与东突厥一般,都在大赵的铁蹄之下彻底亡国。

至于新罗,百济二国则是战战兢兢,李重九心知两国并不和睦,留在那边相互牵制,也省去他们图谋高句丽故地。而高句丽一灭,后来海边倭国,耽罗国,连忙派使节至赵国来称臣纳贡之事,已是几个月后,暂且不提。(未完待续……)

第八百一十章 草原分封

幽京辽北五郡已定。

赵国再无东顾之忧,虽说当地零星的叛乱还不少,但是已是对大局够不成什么影响。由有严酷之名的郭孝恪,主政高句丽,清剿余党。李重九可谓是大为放心。

高句丽交给他决定安枕无忧。

就在这时候一封奏章却从中书省直接投递至李重九案头。原来是之前在黎阳立下战功的孙处约写的。

孙处约在奏章里反对,李重九将高句丽豪民,尽数迁徙至赵国内地。孙处约在奏章里道,但凡欲灭其国者,当先灭其心。对于高句丽身居上层的豪族,实应该笼络,在其中发掘人才,纳为己用,而不是将他们驱逐家乡。

李重九听孙处约之言,觉得有道理,自古以来一个国家往往不是下层百姓对国家失去了希望,而是上层精英,知识分子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