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部分 (第1/4页)

李重九道:“没有关系,那就在太子府上安插人手,李建成必定也会留意李世民的一举一动,我们通过太子的人,打听李世民的情报也是一样。”

“记住,无论是李渊,李建成出手对付李世民,还是李世民出手对付李建成,李渊,我们都不要阻止,因为这对我们都很有利,只是我们不能让他们一团和气,李世民不想造反,我们就想办法逼他造反,李渊,李建成不想处置李世民,我们就制造证据和谣言,让他们父子二人不得不动手,对付李世民。记得这些证据,不要是伪造的,要切切实实的才行,否则伪造的太假了,李渊李世民父子也会看穿了。”

“朕知道此事并不容易,但朕给风闻司每年十万贯的经费,都可以再编练两万府军了。现在朕要他们动起手,办成此事,就算对得起朕每年拿这么多钱养着他们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是他们办事的时候了。”

薛万述,虞世南听了心底生寒心道,是啊,李渊与李世民现在本就缺乏信任,在大赵密探无孔不入的刺探和挖掘下,若是真得弄出一点什么证据来,送上二人台前,那么李唐内部的大乱就不远了。(未完待续。。)

第七百六十二章 河北集团

李重九与虞世南,薛万述商议完国家大事后,披衣而起。

从早上的传旨朝会,至李重九与方才薛万述制定对李唐攻略的大计,不知不觉已是快到了中午。

李重九从大殿走出,看见日头正好照在洛阳宫的琉璃瓦上,遥遥望去一片金碧辉煌。宫殿四面都有甲士守卫,李重九带着侍卫,前呼后拥向宫门走去,但见在大殿上旁的廊庑旁,刚刚领受封赏的官员们,正坐在廊庑上席地用饭。

这也是一直传下来的规矩,原来大臣每次早朝之后,已是三四个时辰,都已是饥肠辘辘了。朝廷为了体恤官员,故而特意在早朝结束后,在廊庑上赐食,这顿饭就叫“廊下食”,算是朝廷官员的工作餐。

李重九见了当下走向廊庑,廊庑上的大赵官员见李重九亲自走来,都是放下碗筷连忙起身参见。

李重九点点头道:“众位臣工辛苦半日了,不必多礼,继续用食吧!”

众位官员得旨后,当下又重新坐下,李重九想起后世高官一些亲民的作风,当下也对一旁的官员道:“朕也在此用午膳吧!”

内侍官听了当下道:“诺,就在这给陛下传膳。”

“不必了,与诸位爱卿吃一样的就好了。”

李重九下令后,内侍们都是不敢有违,当下造着办。李重九指了指薛万述和虞世南,让他们二人也一并陪同用膳。

不久内侍官在廊庑上摆上几子,用褥子铺地。李重九坐上后,内侍给李重九端上了一碗。加了羊肉的黄米粥,按照当时的规矩这叫做黍臛。黍臛上热气腾腾。香味扑鼻,对于当时的平民百姓而言,能够吃上一碗这样的肉粥,可是十分奢侈的。

这也是赵国对官员的福利,李重九当下点点头,当下拿起木勺,舀着黄米粥吃了一口,顿觉得暖腹。附近官员见李重九动手,也跟着吃起粥来。

李重九对左手旁一名官员道:“若朕没有猜错。你就是博陵崔仁师吧!”

这名官员十分年轻,听李重九一声叫出了他的名字,当下侧身拜道:“陛下慧眼,正是微臣。”

李重九笑着道:“不必如此,坐起来说话。”

李重九这次给与崔仁师高官厚禄,并非是是他这样的士族高门子弟多有才具,而是这样人身后代表的潜在力量。

天下士族五姓七望,当时博陵崔氏隐隐居首。博陵崔氏渊源传承,之前就是有名的士族。到了南北朝时,更是显赫北魏吏部尚书、白马公崔宏,司徒崔浩都是显赫人物。

连李唐也是重用,李渊当初是以崔民干博陵崔氏的号召令。配合山东道安抚大使李神通,招降山东士族。

而今博陵崔氏的崔仙师来投,据李重九所知是博陵崔氏内部有人。看到清河崔氏的崔君素仕赵后,得到李重九重用。故而与之齐名的博陵崔氏这才按捺不住了,不再清高了。向李重九主动抛出橄榄枝。

这位崔仁师年纪轻轻,自是博陵崔氏的杰出俊杰,李重九打量过去,对方仪表堂堂,特别那额下的美髯,在隋唐时男子有美须是很加分的,加上淡淡的清高,确实很有高门子弟派头。

据说这也是崔家一门的遗传,历史上崔仙师的孙子崔湜,少即以文辞显名,凭着崔家的身份,俊美的容貌,先后周旋上官婉儿,韦氏,太平公主三个女人间,三十多岁即位极人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