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部分 (第1/4页)

陆逊闻言,眉头一皱,厉声喝叱道。

“义封不得放肆!!先生有鬼神莫测之智,其前番所言,亦非并无道理。”

朱然听了,急得如有燃眉之急,但还是压住了冲到,在陆逊的眼色示意下,闭上了嘴巴,退回席中。陆逊面色一沉,遂又向诸葛亮毕恭毕敬地问道。

“那依先生之见,我等当应若何?!”

诸葛亮淡然一笑,轻摇羽扇,与陆逊徐徐而道。

“用兵之道,精于奇诡二字。竟然魏寇按兵不出,我等却可反其道而为之。将军可立即下令,当夜拔寨,次日于山下草创一营,看其彼军所动,若仍未有动举,可再拨寨而行,于山腰立寨,步步紧逼。到时,亮自有妙计。”

陆逊听计,面色一紧,一时间却猜不出诸葛亮有何用意。诸葛亮却是笑容可掬,胸有成竹之态。帐内一众吴将欲言又止,不过陆逊最终还是决定依从诸葛亮之计。于是,陆逊当夜下令,教三军拔寨。到了次日,数万吴兵就于山下草创一营。魏军斥候探得,连忙报之张颌。张颌听闻,脸色大喜,急与司马懿谓道。

“吴贼已动,此时不战,更待何时!?”

司马懿闻报,却是眉头深锁,甚是谨慎地与张颌谓道。

“吴贼虽动,但我等尚未知其谋也,将军先且勿动。待懿勘察一番,再举战事,亦是未迟。”

张颌听了,心头一紧,想到前番屡屡受挫,还是按捺住冲动,与司马懿谓道。

“仲达所言是理。如此,我便与仲达一同前往去探。”

张颌说毕,便与司马懿一同迈步而出。两人上了马,只引数十人马赶到山头高处,居高临下而望。只见山下吴兵军营空虚,一看便知,仓促而建,并无寨棚,各队人马四处分散。张颌见之,哈哈大笑,与司马懿谓道。

“天下人皆说诸葛孔明用兵如神,陆伯言熟通用兵之道,今日见之,不过都是名过其实的俗人罢了。其军队伍涣散,防备毫不紧凑。若我前去,只需三千兵众,便可捣个天翻地覆!!”

司马懿听了,眼眸眯成两条细缝,却是摇首说道。

“将军且慢。事出反常必有妖也。以诸葛孔明、陆伯言之才岂会犯如此无谓之错。依懿所料,此中必有诈也。不可贸然动之。”

张颌听闻,脸色一变,看了好一阵后,带着几分疑色向司马懿问道。

“仲达是否过虑耶!?”

司马懿一脸凝重,摇了摇首,与张颌沉声谓道。

“诸葛孔明才华之高,古往今来,极为罕有,此人自比管仲、张良,但却比之有过之而无不及也。两军对战,兵士之众,精锐与否,皆乃次要,所重之乃两军之将也。将军乃一军之首,但有丝毫不慎,遭彼将所算,军则遭灭顶之灾,还望三思而后行!!”

张颌闻言,眉头深锁,叹了一声,缓缓颔首,遂与司马懿一同归寨,仍旧按兵不动。一日又是过去,次日又有斥候来报,言吴贼昨夜拔寨进往,如今又在山腰处草创一营。张颌闻之,大惊失色,惊呼而道。

“彼军已在山腰之处,我军难以观其所动,先势尽失矣!!”

司马懿听报,亦是心头一跳,不觉露出满脸苦涩之色,摇首在心里腹诽而道。

“诸葛孔明,我又中你计也!!”

张颌满脸黑沉,喝毕,猛地转眼望向司马懿。司马懿面色,急出跪伏在地,告罪道。

“此乃懿之过也。诸葛孔明对懿脾性、用兵之道深熟,故反道而其行,昨日料定懿见其军诡之,必不敢轻易起军。此下延误时机,折军之势,懿不敢推脱,甘愿受罚!”

司马懿说毕,帐内一阵死寂,张颌喘息沉重,似乎在压着心中的怒火。少顷,张颌叹了一声,摆手而道。

“仲达请起。你虽有谏于我,但抉择之人,却是我也。事已至今,你我皆有过错,眼下战事要紧,不必深究。吴贼于山腰立寨,此下与我寨仅有十数里,依仲达所见该当若何!?”

就在张颌话音刚落,又有斥候来报,山腰四处皆有吴兵人马,正于各处堆积柴草干枝,看那态势,似乎要纵火烧山。司马懿闻言,双眼一瞪,疾呼而道。

“此下正值炎夏,风势正紧,若是吴贼纵火烧山,不需半刻,此处方圆七、八里山林尽为火海也!!”

张颌听罢,猛地起身,满脸狰狞急躁之色,扯声喝道。

“竟若如此,事不宜迟!!本将军,立即率领兵马下山与吴贼决一死战!!”

司马懿神色一紧,疾言厉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