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2/4页)

鹰。楚王大惊,从榻上一跃而起,快步走来,从鹰脚上解下一个黑色的绢条。

楚王拆开绢条,一目十行地看完。良久他长叹一口气,将绢条放到烛火上点燃。

李管家问道:“王爷,可要回信?”

“不必。”楚王走到房门口,接过鹰将它放飞。

楚王此刻看似神色平静,实际上心里已是破涛汹涌。他吩咐道:“去把意非叫来。”

第二日楚王如期出发回琼关,出城时,路旁的百姓只看到了高头大马上魁梧威严的楚王爷,没看到同来的世子,一问才知,楚世子前夜受了点风寒,此时坐着马车。

回到琼关的辅国大将军府,楚王迈进府门,目光复杂地扫过院内前来迎接的众人,最后定在郭临身上:“到书房来。”

书房内,定远将军徐蔗也在场,郭临默默走到他身后站着,心底微微感觉道了一丝异样。世子并未在楚王的队伍中,可是先前传信的人却说他也回来了,可见这其中是有文章的。楚王蹙着眉在屋内来回踱步,并不说话,郭临只好和徐庶一起等着。一阵推门声传来,胡管家托着一个包袱和一把剑走进屋内。楚王接过包袱和剑,望着它们谈了口气,递到郭临手中,郑重道:“阿临,即刻出发进京,通关文书都已备好了。包袱里有一封信,一切按上面说的做。”

郭临木然地接过包袱,目光瞟去,看清了包袱上面的那把数年未见的剑。

楚王沉声道:“这是只有你才做的到的事。宁儿,叔父拜托你了。”

第5章 京府兆尹

“……昭武校尉郭临于废太子一案中近身护朕八日,事事俱细,挡宵小于三丈之外,护驾有功。特赏黄金五百两、白银千两,兹调回京升任京兆尹一职……”

徐公公尖细的嗓音传响在大殿中,听到“京兆尹”这三个字后,大臣们的表情或多或少起了变化,他们都把目光落在了殿中跪听圣旨的郭临身上。

那是一个年轻健壮的身姿。单腿跪立在中央的她,有一张细致干净的脸。墨描般笔直的黛眉,黑白分明的杏眼。挺直的鼻梁下是微抿的唇。与朝中的官员们相比是扎眼般的年轻。却又相当沉稳,圣旨一宣完,便规矩周全地跪谢皇恩。

刘御史已经忍不住要说话了,只是当他刚迈出一步,就听皇上在御座上笑道:“郭爱卿千里迢迢来到京城,过的可还习惯?”

郭临一怔,随之答道:“回圣上,一切尚好。”

皇上捋捋胡须,一副追忆的神情:“朕听说你前年跟随二弟出征,军营里难得可以洗澡的时候打好的水被意非这小子抢了,气得你夜闯魏营,跑到人家的湖里借水洗了个澡才肯回来。”

此言一出,不止大殿中人愣住了,就连郭临自己也是无比的惊讶,皇上怎么会知道这事?

世子了然一笑,接道:“皇叔可别错怪臣侄,明明是郭校尉瞧上人家湖水清澈。”郭临恨不得回头瞪上他一眼。

刘御史思虑再三,最终收回了脚步。他已经发觉了皇上话里的用意,这些看似拉家常的闲话,却是在道出郭临的实力。变相地告诉所有人,提拔这位京兆尹,并不单单只是卖给楚王的人情。

满堂之上,除却世子,也就一人不意外。七皇子微提唇角,似乎早有预料。

殿外的小太监高声道:“德王殿下到——庆王殿下到——”

郭临起身退到一旁,随着太监的声音落下,德王和庆王带着身后一个穿着囚衣的人走进来,眼尖的已经看到皇上的神色变冷。赵王脸上满是灰尘和血迹,头发散乱在肩上,根本看不出是以前那个风光皇子。

“儿臣参见父皇。”

皇上摆摆手,示意德王他们起身。

赵王却像被这个场景刺激到一般,猛地向前冲,大喊:“父皇!父皇!儿臣是冤枉的!儿臣不是逆贼,儿臣是被大哥给骗了,父皇……”

“给朕把他的嘴堵上。”皇上厌烦道。拉着赵王的侍卫赶紧塞了个布团到赵王嘴里,赵王呜咽着被按倒在地。

刑部侍郎万辰走上前,开始宣读赵王的罪状。

郭临一条一条地听着,崇景五年六月廿五,清城太守贪污一事传到朝廷。而这件事正是太子一手策划,选好了时间让清城大乱。他私下派人通知魏国,魏国马上调兵攻打清城,替太子转移了朝内诸多视线。而太子早已暗中联合了五皇子赵王、已故华阳长公主之子安郡王,准备一道逼宫。七月末,安郡王秘密离京前往徐州围杀德王。八月十五,久未等到安郡王回信的太子,情急之下派出刺客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