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曾经风雅》目录

辜鸿铭的东西南北

蒋梦麟二题

顾维钧及其四位夫人

梅贻琦,清华的名片

还有一个刘文典

陈寅恪:惟大英雄能本色

王世杰二三事

梁漱溟的生前和身后

顾颉刚:恩怨是非知多少

吴宓:是真名士自风流

毁誉参半傅斯年

徐志摩乱点鸳鸯谱

大学校长罗家伦

“化外之民”苏雪林

诗酒台静农

悲情叶公超

画家的凌叔华

施哲存恩怨录

邵洵美是只“壶”

王映霞的最后岁月

俯仰柯灵

布衣学者张中行

走近钱锺书

难忘萧乾

爱说“闲话”的吴祖光

风尘红沙中的无名氏

陈从周:中国园林第一人

生活者林海音

叫我如何不想他:赵元任与杨步伟

尘香如故:梅志与胡风

一对老幽默:周有光与张允和

蝶恋花:吴作人与萧淑芳

神仙伴侣:袁家骝与吴健雄

。。

《曾经风雅》自序

这是我的第四本文化随笔集,是我花精力最多的一本,也是最钟情的一本。此前的两本书中,收录了一些“急就章”,不免给人一种内容庞杂、力度与厚度不足之憾。手边的这一册体例一致,清一色的人物随笔,所写者都是中国现当代史上色彩斑斓的名人雅士。窃以为比较厚重、可读。

写这部书亦属“偶然”。从写第一篇《“化外之民”苏雪林》始,到最末一篇《蒋梦麟二题》止,前后十年。当初写苏雪林,纯为《苏雪林自传》作宣传。此后若干年中我写的王映霞、吴祖光、梁漱溟和张中行等人也是配合出版宣传之需而作的“职务作品”。在写这些文学前辈时,我在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时,发现他们的社会关系盘根错节,不时出现我感兴趣的人和事。随之渐渐地萌生要把他们写成一个文化名人系列的想法,把人选范围扩大到民初。但当时我没有时间,直至2004 年退休,时间裕富,便“续写”了近二十篇文章,形成现在的规模。

本书三十三篇文章,写了三十八位人物(涉及五对伉俪),以文坛为主,兼及政治、教育、科技和艺术领域,名流雅集。除现龄一○二岁“仍然风雅”的周有光先生外,余皆作古矣。尽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往事的“朱颜”已退,但当年的“雕栏玉砌应犹在”!我将这些碎了的“青瓷”重新拼接,试图还原历史底稿上这些雅士的本色。

全书以齿德为序,由辜鸿铭领衔。苏雪林以降(叶公超、赵元任等几人除外),其他十九位都是笔者忝列编席时结识的文学前辈,曾有过或浅或深过从,因此行文中介绍他们的业绩、描摹他们的行状时,糅杂着我对他们的直观印象;掺和着传主本人或至亲挚友提供的轶趣,颇有点“独家新闻”的味道。至于张君劢、王世杰、罗家伦、邵洵美等人,当代出版物中少有述及,我是作为“钩沉”的尝试而纳入的,旨在展示历史的天空是如此绚丽多姿。

文稿杀青后,书名倒折腾了一番,冠《纸背旧月》涩了点,拟《故纸风雪》雅了点,叫《那年那人那事》又俗了点,名《温故·一九一二》大而空了点。我请克力兄援手,他说何不叫《曾经风雅》,听罢,我击掌叫好。且回眸他们:提倡男人拖辫子、纳妾而女人缠足的“怪杰”辜鸿铭;敢向洋人叫板、创造“弱国也有外交”神话的外交家顾维钧;疾声“蒋介石一介武夫,其奈我何”的狂人刘文典;残目膑足、慈眉傲骨的大学者陈寅恪;“五四宣言”的拟草人罗家伦;向宋子文、孔祥熙开炮的傅斯年;以及世界“核物理女皇”吴健雄……哪一位不风采卓然?哪一位不是风流倜傥?哪一位没有“曾经风雅”的历史?于是,我欣然采纳。再缀以副题“文化名人的背影”作呼应,自觉雅而当。

我非史学工作者,缺少史学家的识见、严谨和科学。我只单纯地凭我所感兴趣的一些纷杂的史事,用文学语言将那年那人那事客观地叙述出来,与读者共同分享传主的风雅而已,绝没有“演义”。所征引的史料倘若有误,以致以讹传讹,责当在我,真诚地希望读者、方家指正。

《曾经风雅》的出版,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在写作过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