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1/4页)
师,正是天底下最快的进阶方式。
@书@集贤馆由丰朝大名士顾一清当山长,若有入门,并幸名列前茅,成为顾师的入室弟子,那就代表着你能敲开仕途的大门,将来谋得一官半职,毫无困难,从此跻身上流社会,甚至可能得到名门世家的青睐,改变自己的命运……
@屋@这个时代,越是名士,越是吝惜名声,轻易不肯收入室弟子,天地君亲师,师徒之间的关系,犹如父子,若是哪个名士收下了品格不好的学生,指不定都会被牵累到一世英名尽毁。
这一次顾一清重新出山,招收门徒,自然是应者如云,不知有多少世家公子,寒门子弟,渴盼着能够往自己身上披一层‘顾一清入室弟子’的鲜艳外衣。
这忘记带笔墨的男子,姓石,名恒,字心一,是楚州人,出身贫寒,二十岁那一年,因为去他们县城的书院做西扫的粗活,认识了一位先生,那先生看他年纪虽然大了,可是肯吃苦,而且记性不错,也有灵性,不比年少的学生们差,就靠着在窗外听先生授课,两个月就学会了不少字,便亲自做主,让他进了书院,半工半读。
这一读书,就是十年,始终苦读不辍,那位帮了他大忙的先生,已经成了书院的山长,十年来,对石恒一直很不错。
这一次,先生听说顾一清顾师出山,开办集贤馆,请各地书院的山长推荐人才,就做主让石恒到涯州来碰碰运气,毕竟,楚州是苦寒之地,文风不盛,他们书院,也只是小书院,里面的学生,没有几个城气候。而石恒虽然开蒙太晚,但是难得的聪明人,先生对他颇为喜爱,就想给他一次机会。
石恒对此,自然是感激不尽,他离开楚州时,绝对是志得意满,满怀希望的,却不曾想,一路西行,走了一趟路,对他冲击非常大,面对山河残破,无数小民挣扎求存,再加上又遇上了几次流民被当成土匪剿杀的场面,他忍不住满心震撼——若非他得到先生青睐,有了读书的机会,恐怕会和这些家园破碎的蚁民一样,每一天,都仿佛能够看到生命的终结。
要说石恒从楚州出来的时候,脑袋里还是迷茫的,但一路走过,他却下定决心,一定要在集贤馆争取到头几名的位置,得到顾师的重视……
可惜,想法极好,现实很严酷,到了兴元,见到各地蜂拥而来的精英,这才知道天多高地多厚,他以前还觉得自己学问不错,现在到是对自己是再也没有信心,又遇上遗漏笔墨之事,一时哀痛,才会嚎啕大哭。
得顾安然的援手,石恒到冷静下来,心绪渐渐平稳——他是认识顾安然的,他来涯州的第一天,就见到顾安然意气风发地坐在茶楼里与十多位学子‘辩经’,语言犀利,观点新颖,贴近现实,他脑子转的,都没有人家说的快,当时就让他傻了眼,也彻底将顾安然记在了心里。
这一回,顾安然伸手帮忙,石恒心下感激,暗叹这人虽还年轻,但就凭他的品性学识,将来肯定能有大作为!
顾安然是不知道在考场里还有人对他评价如此之高,他的注意力,很快就集中到发下的题目上了。
第五十三章结束
三日时光,一瞬即过。
顾安然舒展了下身子骨,趴在炕上,任由王大和王二给他按摩胳膊和腿。
顾婉坐在旁边的榻上,笑眯眯地编织头花,丝线在她灵活的手指间缠绕,很快就编出绚烂夺目,足以以假乱真的花朵来。
顾安然蹙着眉头,一脸的疲惫,沫儿丫头,还有宝笙、宝琴两姐妹,匆匆忙忙地帮着端盆,拿手巾,给他擦去面上的尘灰。
顾家所有人都堵在门口,就连大腹便便的路三娘,也忍不住不顾钱婶的阻止,忧心忡忡过来探望,最后还是顾婉担心她出事儿,让她婆婆赶紧把人给护送回去。
一碗香气浓郁的鸡汤下肚儿,顾安然才算是吐出口气,觉得又重新活了过来,“妹子啊,你是不知道,集贤馆也太穷了,那隔间里面老鼠蟑螂乱窜,给准备的铺盖,黑的和在泥水里浸了似的,要不是你准备充足,给我备了毛斗篷,那日子真没法儿过了。夜里风冷,有不少害怕盖那被子的考生,都给冻得发起热来,好几个晕了过去。”
钱婶惊得目瞪口呆,心疼的眼泪都差点儿掉下来,一个劲儿地说,以后可再不能去受那个罪。
其实,现在集贤馆的考核,和后世比起来,还远远算不上辛苦,十几年后,因为科举考试,活活熬死的学子们多得是。
顾婉莞尔一笑,集贤馆的环境确实很差,这是后世也闻名的,现在还好,等到顾安然入学之后,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