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她每天保持着临睡前看一会儿书的习惯。虽然退休了,出来工作让她觉得对社会还是有用的,跟大家在一起心情也很愉快。在MSRA她还学会了几句英语,比如“Out of stock”; “This is for you”; “Microsoft Research Asia”。

我不是神童 谢幸(1)

古语有言:“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在影响个人发展的诸多因素中,环境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几千年前人们便已明白这个道理,孟母三迁,引为千古美谈。孟子最终成为世界闻名的思想家,与环境对他的熏陶感染有着很大关系。

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过的人都听过这样一个笑话:如果要统计智商密度的话,希格玛大厦可能是世界上智商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正因为这里聚集了大量来自不同领域的世界级科学家,比如沈向洋、洪小文、许峰雄等人,研究院才能如同一个巨大的磁场一般,不断吸引到最优秀的人才来到这里。也只有优秀人才聚集的地方,才能做出世界级的成果,才能培养出世界级的学者。

如果说世界上还有一个地方与之类似的话,那就是我曾经就读的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近年来,关于少年班发展与存废的问题在媒体上不时引发讨论,争议颇多。因为自己是从少年班毕业的,朋友们也常会好奇地向我打探,少年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是不是里面的人个个都是神童?其实,这些都是误解。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所谓的神童真是凤毛麟角,甚至没有。那里的学生只是非常的勤奋、自信和不服输。但是,就如同研究院一样,当优秀的人聚集到一起的时候,就会从量变到达质变,所有身处其中的人都会受益于这样的环境,最大化的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自成立至今,一晃少年班已走过三十个年头。2008年3月初,我回到合肥,参加了少年班三十周年的庆典大会,见到了很多久违的校友。在庆典大会上,很多校友都做了精辟的发言。其中,我特别赞同来自83级少年班的师兄、目前在耶鲁大学工作的邵中教授的发言。他说:“少年班可能是世界上最能让你知道你还不够聪明的地方之一,因为你周围的人个个都有比你强的地方。我相信所有少年班同学到毕业的时候,都会深深地意识到:只有勤奋踏实才能成功;小聪明远远比不过大聪明;成功需要你去认真地理性地去观察社会,思考人生,规划人生,给自己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且不懈地去为之奋斗;成功还需要你有一种不受外界诱惑及对事业追求的执着精神。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我对你们有个建议,希望你们以后不要用神童这个词;用这个词你们是在贬低少年班学生的刻苦勤奋!”可以说,我对少年班的体会和他完全相同。所谓神童只不过是媒体的炒作,少年班真正的优势在于它提供的无可比拟的教育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你会学到勤奋和自信,学到如何去取得成功。

(谢幸与少年班同学参加军训时的合影,第三排左三为本文作者)

时光倒回到1992年,那一年,我报考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经过全国高考以及几轮复试,我幸运的来到了这个梦寐以求的地方。刚到这里,我便发现同学们个个都很优秀,自己在大家中间不但不能算出色,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落后。这里要说一个关于学号的故事。在中国科技大学,学号一般都是7位数,前两位代表入学年份,比如说92就指1992年入学;中间两位代表系别,在科大,每个系都有自己的数字编号,比如说数学系是1系,物理系是2系,化学系是3系,等等。科大人更喜欢用数字而不用名字来称呼系,听起来似乎像在一个保密单位一样。如果你听到诸如“8系比11系出国率高”这样的话会一头雾水,那你一定不是一个真正的科大人。7位学号的最后三位便是你在班里的编号,在我们那一年,这个编号是按照入学成绩排列的。我的学号是9219032,而当时我们班总共也只有35人,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我基本上是“混”进这里的。

虽说在少年班,没有了以前在中学时的优越感,但是自己也没有觉得特别沮丧。其实对我来说,已经是第二次遇到类似的情况了。中学时我就读的班级是南昌十中少年预备班,这是南昌市的一个教育试点班,在当地入学竞争非常激烈。刚离开小学来到中学的时候,第一个学期下来,我的成绩仅仅排在中等,不像小学时候那样总是名列前茅。这让我很有挫折感,但同时这也让我萌发出更强的动力勤奋学习,努力去超越别人。经过四年的努力,当老师们准备在全班挑选四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